东河区司法局社区矫正大队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帮扶,真情感化,用心挽救”的理念开展社区矫正教育工作,帮助无数曾因一念之差触犯法律,但已真诚悔过的社区矫正对象克服心理障碍,开启新生。
一场车祸,一个家庭的破碎,一个灵魂的煎熬
河东镇矫正对象梁某,犯交通肇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四年前,梁某开车拉着父亲和哥哥出了交通事故,只有他一人幸存下来,父亲和哥哥的死亡让梁某陷入了无尽的自责中,缓刑四年的判决攥在他手里,却轻得像张纸,反倒是心里的自责,重得能压垮人。“死的为啥不是我!”他总在沉默很久后,突然蹦出这句话,眼神直勾勾的,像是在问空气,又像是在跟自己较劲。
一场谈心,一份温情的帮扶,一段重生的历程
梁某在来社区矫正大队报到的时候压力特别大,人是崩溃的,父亲和哥哥的死亡是两座大山压垮了他的脊梁。社区矫正大队在了解完他的情况后,判断梁某迫切地需要心理辅导,第一时间联系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武玉荣老师。
武老师回忆起第一次见到梁某的情景:“司法所的同事把他领到我面前,说这人‘魂丢了’。”
他说家里的事时,声音很轻。嫂子没怨过他,还总让侄子侄女来劝他:“叔,你得好好的,家还得靠你。”可旁人的宽宥,在他这里都成了更重的枷锁。他总觉得是自己毁了家,上班时精神恍惚,电锯没拿稳,左手中指被生生削掉了一截。私企老板没辞退他,反倒给他调了轻松的活儿,医药费也全报了。“大家都对我好,可我配不上。”他低下头,手指抠着衣角,那时候他总这样,像是全身的力气都被愧疚抽干了。”
武老师用心地倾听着梁某的诉说,听他讲父亲总把肉夹给他的模样,听哥哥小时候替他背黑锅的趣事,也听他无数次在夜里梦见事故现场,惊醒后抱着被子发抖。慢慢梳理着,告诉他:“你看,嫂子不怨你,是知道你不是故意的;老板帮你,是看到你踏实肯干;孩子依赖你,是因为你是他们的叔啊。你善良,也朴实,这些不是假的,大家的支持,是因为你值得。”
真正让他松快些的,是那次“空椅子”谈话。武老师在他对面放了两把空椅子,告诉他:“就当父亲和哥哥坐在那儿,你有啥话,跟他们说。”起初他僵着,嘴唇哆嗦半天说不出一个字。后来不知怎的,眼泪先掉了下来,“爸,哥,对不起”几个字砸在地上,碎成一片。他哭着说自己很后悔,说要是那天不开车就好了;也哭着说嫂子辛苦,说孩子懂事,说自己想好好活着,又怕没脸活着。
哭了好久。武老师问他:爸爸和哥哥会跟你说什么?他突然抬起头,对着空椅子轻声说:“爸、哥,我知道了,我好好活着,把家撑起来,就是对你们最好的交代,对吧?”那一刻,他肩膀松了,像是卸下了千斤担子。后来他说:“武老师,说完那番话,我轻松多了,好像心里堵着的东西,终于有地方去了。”
一程托举,一份持续的守护,一个崭新的未来
梁某接受社区矫正以来,通过司法所的常随常访和武老师的心理辅导,渐渐走出了阴霾,在社区矫正日常工作中态度积极,配合良好。
四年后武老师再次见到梁某,是在司法所会议室门口。他比四年前微胖了些,不是那种松垮的赘肉,倒像是日子慢慢稳当下来,才养出的温润气色——脸色是健康的红润,透着光,再不是当年那个眼神空洞、颧骨突出的模样。
四年,足够让伤口结疤,足够让一颗沉在谷底的心慢慢浮上来。看着他眼里的光,武老师伸手轻轻抚了抚他左手那截短了些的手指——当年缠着厚厚的纱布,如今只剩浅浅的疤。“你真的很棒。”他愣了愣,随即也笑了,轻轻握了握武老师的手,掌心温温的,很有力气。四年前那个被愧疚困住的年轻人,终于在一声道谢里,和过去的创伤好好告了别,也和值得的未来遇见了。
对符合条件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促其在社会化开放环境下顺利回归社会,有利于减少监狱羁押,避免交叉感染,节约行刑成本,是法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体现,有利于化解消极因素,缓和社会矛盾,预防和减少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高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这是每一位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时时提起、常常铭记的一段话,在实践工作中,这是一个个体、一个家庭的“重生密码”与“温暖曙光”。每一次谈心辅导都消解的是个体内心的阴霾,每一回帮扶指引搭建的是家庭重建的桥梁。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用细碎的坚守,让个体从“煎熬”走向“振作”,让家庭从“破碎”回归“完整”。“让法治的温度落到实处,让每一个微小的家庭单元重焕生机最终汇聚成维护社会和谐的坚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