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头市第三十一中学:
为迷失的青春点亮归航明灯

在我市有这样一所特殊的学校。这里以校本课程为核心,以感化和说服教育为根本,为曾经迷失青春的孩子们点亮了归航的明灯。这就是包头市第三十一中学。
学校秉承“教育、感化、挽救”的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开设了文化课、法律课、心理课等多门课程,为每位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帮助学生提高文化素养、法律意识和职业技能。
据了解,包头市第三十一中学(包头市向阳中学)是我市专门开展矫治教育和专门教育“二校合一”的教育机构,专门矫治教育于3月1日起开展接收新生入学,填补了我市作为自治区重点未成年人服务管理试点城市没有专门学校的空白。学校位于昆都仑区卜尔汉图镇,现有办公楼1幢和教学楼3幢。教学楼分别命名为尚阳楼、暖阳楼和孟阳楼,就是希望这群曾经“意气用事”的少年们可以在这里通过学习、感悟,改正自己的错误,成为今后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
自学校学生送校以来,我市社会面涉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大幅下降。今年1至6月,全市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发案、盗窃案、盗窃车内财物案以及涉未成年人治安案件发案数、涉案人数均实现了环比下降。特别是治安盗窃案件中,偷开机动车案件下降较为明显。“这里的孩子大多数因为家庭亲情缺失、无人看管等,一时冲动出现违法犯罪行为。为保障孩子们受教育的权利,可以在第三十一中学继续完成学业。在校学习期间原学校保留学籍,经过专门教育指导委员会评估后就可以结业。离校后,学生回原学校继续学习或选择进入其他职业类院校就读。专门教育经历不计入学生档案,学习情况一律封存。”学校教务主任张立巍介绍。
“3月1日开学后,学校迎来了第一批学生。目前,学校已配备授课老师、生活老师、法治老师、行政管理人员和训练教官等。”张立巍对记者说。还学生一片蓝天,还家长一个希望,还社会一份安定。通过心灵感化,孩子们在这里,一边学习文化知识,一边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最终达到发自内心的感悟,改变原有错误对他们的危害。
在校期间,老师、民辅警和教官通过平常关注、谈心谈话、家访等多种形式,每周对学生们的内心活动开展2至3次的心理辅导,全方位掌握学生家庭情况、学业基础、兴趣爱好和罪错情节。根据学生实际,设置特色教学课程,建立心理辅导室、家长会见室,明确教育转化引导方向。
“开学至今,学校举办了5次家长探访活动。不少家长对学校工作给予了高度认可,我们老师和工作人员都非常欣慰。为了更好地开展法治教育工作,不少驻校民警考取了心理咨询师,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开展心理疏导。”市第三十一中学法治副校长胡江涛说。
严格的管理帮助少年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每日的生活起居由生活教官带领,实行军事化管理。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培养学生讲究卫生、言行得体、举止规范的良好习惯,培育学生健康人格,积极引导学生触动心灵,让学生实现心理矫治、重新回归社会、开启崭新生活。
张立巍表示,“未来,学校将邀请妇联、团委等职能部门的专业人员开展宣讲,全面开展法治宣讲与帮扶教育。还会与技术学校联合开展职业技术培训,让这里的孩子不仅可以学习知识还能够掌握一技之长,帮助他们重新找到人生的目标和方向,成功回归社会,为社会作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