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前介入,同步复核”项目投产开启加速度
来源:包头市应急管理局   2025-09-09


近日,市应急管理局深入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核心抓手,以企业视角出发,主动瞄准企业项目落地生产的迫切需求,进一步优化审批服务流程,通过将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验收与企业申请安全生产(经营)许可现场复核两项法定程序合并同步实施,显著提升了审批效率,减轻了企业负担,为企业早日投产达效按下了“加速键”。

实践检验:创新流程带来“速度”与“温度”


“以前听说这两个环节走下来至少要一个多月,这次市应急管理局启动‘审前介入’模式,两件事一次办,我们只准备一套材料,接受一次检查,不到三天就拿到了许可证,效率真是太高了!”本市某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负责人感慨道。“这不仅为我们节省了大量时间和人力成本,更重要的是让我们能心无旁骛地抓生产,真切感受到了政府部门服务的‘速度’和为我们企业着想的‘温度’”。

按照以往流程,企业需要先进行安全设施竣工验收,待竣工验收合格后,向市应急管理部门申请安全生产许可,再由市应急管理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现场复核,通过复核后,方可向企业颁发许可证。其间,企业至少进行两次现场检查,不仅重复准备材料、反复召开会议,而且周期长,牵扯了大量精力。

为使项目尽快投产,市应急管理局主动靠前服务,在企业组织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验收的同时,启动“审前介入,同步复核”机制,安排工作人员同步协助企业梳理许可材料,解决疑难杂症,并对企业申请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现场条件进行复核,将两项法定程序合二为一,缩短企业等办时间。

以点带面:创新机制凸显服务型政府本色


该企业的经历是我市应急管理系统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生动缩影。市应急管理局此次推行的“审前介入,同步复核”模式,其主要亮点体现在:

1

严落实

为审批“聚审提效”:市应急管理局深入落实首席代表制,审批事项充分授权窗口负责人统筹办理,严格依照“三集中、四到位”要求,将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内蒙古政务服务平台运行,并安排4名专职工作人员全时段入驻政务服务大厅开展审批工作,解决了企业“两头”跑动问题,切实提升审批服务效能。

2

精环节

为企业“松绑减负”:变“多次检查”为“一次复核”,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干扰,让企业集中精力谋发展。

3

压时限

为落地“提速增效”:打破串联审批的传统流程枷锁,通过环节整合、流程再造,对从竣工验收到领证发证流程进行效能革新,将法定承诺的45个工作日,高效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办结,时限压缩比达93.3%,让审批进入“快车道”。

4

优服务

为发展“赋能助力”:此举展现了政府部门从“管理者”向“服务者”的深刻转变,通过主动“介入帮办”、精准施策,切实解决了企业发展的痛点和堵点问题。

这一创新实践,不仅赢得了企业的好评,也为全市进一步优化涉企审批服务提供了成功经验和改革方向。下一步,市应急管理局表示将持续聚焦经营主体的关切问题,扩大“高效办成一件事”的覆盖范围,推进更多“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场景落地。探索更多惠企利民的创新举措,努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扫码关注我们了解最新应急信息 )


编辑: 包头市应急管理局 责任编辑: 包头市应急管理局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包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472-2518515)

请先登录 后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