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 包头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构建“五区、一基地”的农牧发展新格局

日前记者从市农牧局获悉,“十四五”期间,我市将不断深化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创新农牧业发展模式,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完善现代农牧业生产体系,健全现代农牧业经营体系,加快提升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做大做精做优农牧业,促进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一步完善农村牧区基础设施、优化布局,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到“十四五”末,我市将在实现农畜产品总量平衡的基础上,由主销区向平衡区、主产区、优势区转变。通过加快农牧业农村牧区现代化,构建“五区、一基地”的发展新格局。

新目标 新发展 

在种植业方面,在2020年全市农作物播种461万亩的基础上,“十四五”期间增加可耕作土地50万亩左右,稳定达到500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由目前的24亿斤、人均828.4斤,提高到28亿斤、人均940斤,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实现粮食总量供给平衡。

养殖业方面,在牲畜存栏400万头(只)的基础上,到“十四五”末,我市牲畜存栏达到800万头(只),翻一番。肉类总产量由18.1万吨增加到50.52万吨,满足自给、扩大外销。

设施农业方面在“十四五”期间“翻两番”,增加15万亩,达到20万亩。菜田面积由现在的14万亩提高到29万亩,产量由110万吨提高到320万吨,在实现自给需求60万吨、自给率100%的基础上,实现外销260万吨以上。

在产业化发展方面推进实施“双百工程”,新建100个亿元以上项目,提升、引进100个产值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到2025年,国家级、自治区级龙头企分别达到15家、100家。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0%。

乡村建设方面,48个苏木乡镇、535个行政村、2058个自然村实现产业结构更加科学合理,基础更加完善,乡村建设实现一体化发展。

构建“五区、一基地”新格局

通过发挥工业优势,“十四五”期间,我市将以工业化为引领,充分发挥工业基础好、交通便利等优势,以土右、达茂、固阳、九原、东河5个现代农牧业园区和土右、九原、青山3个食品加工园区为载体,积极引进培育农畜产品加工企业,统筹推动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突出粮油、肉禽、果蔬食品、饲料等食品和农畜产品加工,打造立足包头、辐射中西部、服务全国的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基地。

通过加快转型升级,我市将打造“五区”发展的新格局。

打造以科技服务为依托、以模式创新为载体,建设玉米套种大豆高产高效优势区。围绕保障粮食安全,通过整合土地流转、社会化服务、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提升、农机购置补贴等项目资金,推动“一增两提三减”(即面积增加,单产提高、效益提高,农药、化肥、地膜减量),打造全国面积最大、农机农艺集成最好、社会化服务最全、产出效益最高的100万亩玉米套种大豆高产高效优势区,实现由主销区向平衡区、主产区、优势区的转变。

打造以培育新优势为抓手、以产加销协同为导向,建设马铃薯集群发展区。以固阳县、达茂旗为重点,通过整合马铃薯科技创新补贴、加工订单补贴等政策资金,打造自治区重要的优质种薯生产、鲜食薯生产、马铃薯精深加工和产品输出集群发展区。

打造以提档升级为基础、以打造特色为目标,建设标准化设施农业特色果蔬区。以东河区、九原区、固阳县为重点,从扩大规模、提升品质、保障安全三个方面入手,加大设施农业的标准化建设、工业化生产、品牌化运作、市场化营销,打造丰富本地“菜篮子”、辐射全国的高产、高效、优质标准化设施农业特色果蔬区。

打造以市场需求为引领、以种养协调为原则,建设畜禽产品输出区。围绕以养带种、种养结合协调发展,加快推动标准化建设,推动种养平衡,促进产销衔接,建设自治区重要的畜禽产品输出区。

打造以统筹发展为指引、以乡村建设为抓手,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结合各地资源、产业、区位优势,充分发挥融合联动效应,统筹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打造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包头晚报全媒体记者 霍晓霞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