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雷锋是指引我人生的坐标——中国好人、北重集团退休员工陈文学访谈

陈文学:全国学雷锋“最美人物”。1963 年,随着雷锋事迹传遍祖国大江南北,当时还是北重集团一名员工的陈文学深受感动,此后的50多年间,陈文学不断增加自己的展品和宣讲内容。太阳帽、便携式讲解设备、三轮车、自制展板,这些是82岁的陈文学每天都离不开的“道具”,在公园、广场、学校,不论刮风下雨,都能看到陈文学的身影,他学习雷锋精神,传播雷锋精神,用雷锋精神感动着每一个人。

1958 年,作为助手与苏联专家罗德金及同事们的合影(中排 左二为陈文学)

记者 :陈老,您是哪年出生的,是哪里人?

陈文学:我1935年8月25日出生在黑龙江省肇源县。

记者:您是哪年来的包头?

陈文学:我是19岁在南京入党,申请到包头来北重集团的。

1959 年,苏联专家罗德金赠送给陈文学的明信片

记者:当时为什么要申请来北重集团?

陈文学:我入党后正好内蒙古要成立兵工厂,我参加工作就一直在兵工厂。

记者:您19岁之前都在干什么?

陈文学:上小学时,还帮家里放猪,十五六岁的时候到齐齐哈尔碾子山兵工厂上班。后来我考入中央兵工总局沈阳兵工技术学校,毕业后于1954年分到南京,待了将近两年。

陈文学与妻子的合影

记者:为什么会选择进入兵工厂,有没有从事其他行业呢?

陈文学:战争年代建立兵工厂,他们到县里招人,从农村招人,我哥哥在县里工作,他也是个党员,就带头动员我们,我就去了。

记者:您进入北重集团做什么工作?

陈文学:做设计,火炮技术员。

记者:您刚来的时候北重集团是什么情况?

陈文学:当时刚动工建厂,东西大楼开始盖,后来开始建生产厂房。先建工具处,再后来才建机加厂房。那时候很艰苦,在设备库安装设备,火车把部件拉来,没有什么吊车,都是底下滚杠,两边拴着绳子靠人拉,厂长、书记一起干,白天晚上一起奋战,可以说是一无所有,从平地起来的。

陈文学参加春节慰问活动

记者:在这期间有什么让您印象深刻的事吗?

陈文学:那时候的人们都是一心一意地工作,可以说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那时特别艰苦,吃啊住啊条件都特别差,但人们都挺乐观,精神面貌特别好,没有什么加班费和其他的福利待遇,但是人们的干劲特别大,全身心地想着把咱们厂建起来。

记者:那时候包头的整体环境也不好吧?

陈文学:那时包头只有东河,是个小县城,青山、昆区这些都没有,是一片大沙漠。

记者:您来的时候吃住在东河吗?

陈文学:我来的时候住在公忽洞新盖的小平房,最早来的人那时候是住在东河。

记者:您到了包头,来到北重集团,看到的景象和您之前预想的一样吗?

陈文学:来之前已经做了思想准备,那时候宣传内蒙古大草原有牛羊、骆驼、少数民族,跟南京比起来是截然不同。南京山清水秀,是个美丽的城市,到这儿一看,全是沙子。那时候风大,一刮起沙尘暴天昏地暗,对面有什么都看不到。有的人来了就后悔了,我那时候就想,我身为党员,要学会以苦为乐,因为我是自愿来的,旧社会我就很苦,所以到这儿(包头)就感觉风沙大点、偏僻点、没有人烟,仅此而已。当然现在的包头就很厉害了,各方面发展都不错。

记者:看到这么艰苦的环境有没有想过再回南京?

陈文学:我没有这种想法,而且吴运铎也在这里,在沈阳兵工技术学校的时候他就是我们的校长,总听他做报告。在沈阳上学和在南京工作的时候条件也都比较艰苦,我一直在这种环境下成长,所以也能适应。

记者:您一直都是从事兵工事业吗?

陈文学:我1959年到包头市委宣传部待了十多年,后来又回到北重集团。

记者:为什么又选择回来?

陈文学:主要是吴运铎感人事迹的熏陶,而且我也热爱兵工事业,觉得我们要有强大的国防,光搞政治思想是不行的。我的子女也都进入了北重集团。

记者: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雷锋精神的?

陈文学:1963 年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我正好在包头市委宣传部工作,大力宣传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看报纸、听广播,雷锋的事迹很触动我。以前吴运铎是我的榜样,现在又加上了雷锋,我的劲头就越来越大。

记者:学习雷锋,您具体是怎么做的?

陈文学:雷锋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在旧社会很苦,7 岁就成了孤儿,我在旧社会也很苦。解放以后,我和他一样,都是在党的教育培养下成长起来的,我和雷锋有共同的思想基础。我几十年学雷锋,首先是要自己去学习,不能光是给别人讲口号。学雷锋我总结了五点:第一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雷锋精神的核心; 第二点,学习雷锋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精神;第三点,学习雷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我一直在生活上、吃穿上都注意这些;第四点,学习雷锋爱岗敬业,用他的话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螺丝钉精神;第五点就是要刻苦学习,我现在每天平均学习4个小时,看一些报纸刊物。

记者:听说您去过雷锋的家乡?

陈文学:我去过4次辽宁抚顺的雷锋纪念馆,和他们的工作人员、馆长交流,拍一些照片,买了一些书回来。

记者:您为什么会去 4 次呢?

陈文学:那里每年都会增加一些全国性的资料,都有一些新的东西, 而且它也在扩馆。

记者:4次去雷锋纪念馆,对您有什么样的触动?

陈文学:它的规模比较大,展品也比较全,雷锋生前的实物、照片都在那儿,毛主席、周总理等一些领导的题词都有,他开的汽车也在那里,对我影响特别深。看到了实物,联想到了我学雷锋,对我的教育启发很深。我和老伴还去拜访《雷锋故事》的作者陈广生,他最了解雷锋,在部队时他们在一张桌子上吃饭,一直在一起,直到雷锋去世。每次去抚顺我都到陈广生家,他送我的书都还在,我还带着女儿去湖南雷锋的家乡。为什么带着她们去呢,因为我学雷锋投入了不少钱,买房子的20多万我都做义工活动了,帮助了20多个患病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白血病,帮助了8个老太太,最大的110岁,还帮助了一些念大学的学生,有的现在已经是研究生了。我还搞了几个展览室,雷锋展室、毛主席展室、道德大讲堂,也都花了不少。家里人一开始非常反对,买房钱都搞公益了,所有人都反对。那怎么办呢?我就带她们去亲身感受雷锋的事迹,慢慢地做工作。

不仅我家里反对,社会上也有很多议论,学雷锋没那么容易的,各种说法都有。有人叫我“陈傻子”,我那时候住在棚户区,人们看见我就说:“陈傻子回来了!”就这样讽刺我。学雷锋是傻子,挣钱是精,他们是这种想法,但我的看法跟他们不一样。我觉得这不傻,如果做好事、行善、有道德是傻的话,那什么是精呢?所以我一直坚持。有时候思想也动摇,费力不讨好,学雷锋明明是帮助别人,最后还被人说我是傻子,这何苦呢?我动摇过。后来寻思,不行,我还得接着干,人生病了需要帮助难道不管吗?当然也不止我一个人帮,帮助烧伤的女孩要 100 多万,我哪能拿得出那么多钱?帮助一个白血病的大学生一下就要 35 万,我哪有啊,所以要呼吁社会献爱心。

现在没人叫我“傻子”了,人们对学雷锋有了正确的认识,我已经有六个学雷锋展室了。

记者:还记得您做的第一件好事是什么吗?

陈文学:第一件就是帮助了一个捡破烂的杨老太太,她老伴去世了,也无儿女,现在也已经不在了。当时她捡回来的破烂有的能卖,有的卖不了,卖不了的她也不舍得扔,都堆在一起,时间久了,一开窗户都是味儿,给周围的邻居造成了很大困扰。后来我就去劝她, 给她买被褥、衣服,打扫屋子,帮她改善生活环境。接着我就开始帮一些孤寡老人,后来帮助生病的孩子。居委会呼吁帮助这些人,我就带头捐钱,号召大家奉献爱心筹集资金,用我的力量去帮助他们。

记者:在您的带头帮助下,这些病人的情况怎么样?

陈文学:20 多个得白血病的没活下来。虽然没活下来,但帮助他们减少了痛苦,延长了他们的生命,这些投入没有白费。白血病很难治好,有一个换肾的活下来了,快 40 岁了,现在社区有什么活动他都很积极地参加。

记者:您是怎么到社会上、学校里进行学雷锋宣讲的呢?

陈文学:我做的这些事现在在中国文明榜都能查到,媒体也开始登载我的事迹。慢慢地人们就知道了,我现在是52个学校的校外辅导员。

记者:您去学校宣讲,小一点的孩子知道学雷锋是怎么回事吗?

陈文学:一般小学和幼儿园就不能讲更多的道理,要用其他方法。有一次去幼儿园,我拿出一张图片问孩子们这是谁,都认识,是“姚明”,“姚明是干什么的”,“打篮球的”,小孩都知道,后来我拿出雷锋的照片,我问“这是谁呀”,没有回答的,老师给回答的。后来我又拿出董存瑞等英雄的照片,给孩子们讲他们的英雄事迹。得用这种方式。

记者:孩子们对一些娱乐明星都很熟悉,却不认识咱们的民族英雄,这对您有什么触动?

陈文学:我觉得这是教育的问题,不怨孩子,在于我们的教育、家长。“孩子的问题是大人的问题,大人的问题是社会的问题”,不是孩子们不知道,是我们没教育他们。一开始有小学生说雷锋是美国 人,这让我心里很难受。政治思想工作很重要,对青少年的教育任务还很艰巨,真是有使命感。

我为什么要搞学雷锋工作站,就是想给子孙后代留下精神财富,我们不在世了,这些东西还在,雷锋不在了,但是雷锋精神永存。

记者:

您已经80多岁了,有没有想过停下来休息一下,回家享享清福?

陈文学:这个想法曾经有过,交给接班人吧,但是又觉得生命对我有限了,我应该分秒必争地过好每一天,趁我身体好的时候再多做一些事。要说不辛苦不累这是假话,但是我很乐观,我搞的这些事得到了认可,所以我要抓紧时间再做点事。我觉得咱们包头市现在学雷锋活动搞得特别好,准备成立一个“包头市学雷锋志愿者联合会”,已经拿出方案了,还打算建立一个雷锋展馆。

记者:您自己总结一下您的大半生是什么样的呢?

陈文学:我的一生有三个阶段:在旧社会我是痛苦的,父母一个字不识,我在山沟里放猪;解放初期我是艰苦的,生活、工作的环境都比较艰苦,但也磨炼了我,没有那时的锻炼可能也没有我现在的情况;现在我是幸福的,我为党、为人民、为祖国、为兵工事业做了一些事,虽然做得还不够好,但我自己认为我尽力了。什么是财富?我认为健康、贡献就是财富。

记者:您对年轻人有什么寄语和希望?

陈文学: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今后党和国家、人民的事业都寄托在他们身上,我们要把他们培养成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要用我们的党史、国史、家史、厂史教育他们,希望他们好好学习老一辈革命传统,要向英雄模范们学习,要学好本领,还要有一个强壮的身体,这样才能建设祖国。年轻人正是做贡献的时候,孩子正是打基础的时候,希望他们能成为祖国的栋梁。(记者:郭馨泽)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