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心坎上的“小康路”

盛夏,驾车穿行在石拐区各个角落,感受最深的,无疑是公路的变化。纵横交错、互联互通,地区百姓不断延伸的小康路交织相连,形成一张布局合理、连接城乡的公路网。

石拐区公路互联互通。(摄影:姚铁成)

打通“致富路”,乡村大变样

要想富,先修路。一条条宽阔平整的柏油路,一座座绿树环绕的农家院,一张张充满幸福的笑脸……走在整洁的乡间小道上,石拐区吉忽伦图苏木爬榆树嘎查党支部书记刘文艺心里美滋滋的。

通向乡村的公路。(摄影:姚铁成)

“以前爬榆树东村和西村没有公路,村民出行只能走河槽,遇到雨季或洪涝,河槽成了过水路面,根本没法走,更别说村里的土特产往出运输了。现在爬榆树嘎查变化太大了,村里村外都修了旅游公路、柏油路,不仅出行方便了,更重要的是也打通了我们村的‘致富路’。村民种的土豆、黄芪,养殖的牛羊鸡等特色产品也能运输出去,‘致富路’让村里经济条件改善了不少,也让村民忙起来,富起来。”刘文艺脸上洋溢着笑容说。

道路一通,转型加快。2014年包头经石拐大桥至五当召旅游公路的改扩建工程和2016年石拐区经大发至五当召旅游公路工程的实施,切实让吉忽伦图苏木搭上了“快车道”。“现在我们苏木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有吉忽伦图度假村、爬榆树苗圃和敖包山、三岔口驿站等景点,交通是全域旅游建设的最重要一环。近些年,改扩建的包头至五当召旅游公路环线覆盖了我们苏木三分之二的区域,交通便利了,对旅游观光、物流、居民的出行都带来了积极影响。”说起“致富路”,石拐区吉忽伦图苏木宣传委员贾树容如数家珍。

从35公里,到222.34公里

“城区道路建设对城市承载力的提升和长远发展来说至关重要。”石拐区农牧局副局长、交通运输局局长祁晓伟说。

一条条道路通向民心。(摄影:姚铁成)

从以前煤土飞扬到现在道路干净整洁、绿树成荫,从过去山路崎岖到现在村村通柏油马路,从2002年石拐区仅有35公里的公路,到现在城内新建、扩建公路总里程达222.34公里。一条国道、两条省道、三条县道、三条乡道、十三条村道……石拐区大地上的一条条路,连接的是民心,通达的是富裕。

“我们从老工业区出发,走包石一级公路到新区,路程近路况又好,最多半小时就到了,过去怎么也得1个多小时。”石拐老工业区居民赵先生说。

平整干净的道路。(摄影:姚铁成)

近年来,石拐区交通系统紧紧围绕地区“加速融入主城区、打造旅游目的地”发展思路,狠抓措施落实,不断推进地区公路网络形成规模,彻底改写了石拐区的交通历史。

远眺包石一级公路、石五二级公路,犹如一根韧性十足的扁担,挑起了喜桂图新区、老工业区和五当召景区。沿着一级公路向前走,川流不息的车辆载着石拐区进入发展的“高速路”,加速了喜桂图新区融入包头主城区。

踏上通途,奔向“小康梦”

公路基础建设助力地区转型离不开公共交通的保障。“原先出行十分不便,现在公交车通到了家门口,外出办事、逛街都很方便。”家住石拐老工业区的王先生开心地告诉记者。

“喜桂图新区建成以后,石拐区在原有7路公交车的基础上接连开通了37路、37路支线、61路、63路,再加上老区职工通勤车,方便了新老区周边居民和往来市区的市民、游客通行,解决了旧区职工上下班问题。”祁晓伟介绍。

“石拐区未开通客运班车或公交车的行政建制嘎查村,居民只要扫网络预约出租汽车企业二维码,便可实现预约定制出行服务。”包头市交通运输管理处石拐区运管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记者从石拐区农牧局了解到,2020年未通客车的建制村,将计划实施石拐区乡村公交全覆盖项目,届时将解决大庙村、缸房地村、吉忽伦图嘎查、新曙光村、厂汉沟村、五当沟村、脑包沟村7个建制村村民出行问题。

石拐区公路网络日臻完善、配套服务同步跟进,为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健康发展提供了交通运输保障,也助力着包头市建设成为我国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城市、呼包银经济带、呼包鄂经济圈的经济中心城市。

“小康梦”正沿着石拐区交通筑就的“小康路”,一步步走进百姓的家门。(韩晓慧 姚铁成)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