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包头新闻

阿迪亚:半生戍北疆 寂寞守繁华

阿迪亚家的墙上,挂着一幅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地图上,达茂旗只是一个白色小点,阿迪亚一家所在的满都拉镇巴音哈少嘎查没有被标注。但即便是这个地图上没有标注的地方,义务护边员阿迪亚一家却用三十多年的时光、三十多年的辛劳,一天一天,一步一步,守护至今并将继续守护下去。

从满都拉镇驱车一路向北十几公里就是阿迪亚的家了。这十几公里路,与其说是路,不如说是边防官兵和义务护边员们用车辙脚步在草原上留下的印迹,蜿蜒颠簸。当记者感慨路难走的时候,满都拉边防派出所教导员格日图却告诉记者:“这算是好走的路了,边境线上的路比这难走多了,汽车根本走不了。我们的护边员都是骑马、骑摩托车在边境线上巡逻,要是走错一点,就得绕好几十公里才能回来。”

大约四十分钟后,格日图指着远处草原上一面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对记者说:“红旗飘扬的地方,就是阿迪亚的家。”

阿迪亚在边境线巡逻。 记者 安吉斯 摄

“这里是家,待在这里,很安心。”

初秋,巴音哈少草原已经是满眼枯黄,朔风凛冽。没到过草原的人,提起草原,脑海里显现的几乎都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而事实是,近年来,尽管围封禁牧成效显著,但由于持续干旱,草原沙化依然严重。春秋季节,风夹裹着沙尘,在草原上形成移动的土墙,在外面待一天,人就变成了“兵马俑”,头发里、鼻孔里、嘴巴里全是沙土。即便是夏天,覆盖在沙土上的浅草也只是远远看去有点绿色,成群的蚊子咬的牛羊都烦躁不安。草原的冬天格外漫长,零下三四十度的气温,人一走出有炉火的屋子,风像冰碴子一样割在脸上,感觉连空气都被冻住了,呼吸困难。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大多数牧民都已经搬离草原,到条件便捷舒适的城镇生活。方圆20多平方公里的巴音哈少草原上,仅仅剩下四五户人家,一家离一家的距离即使骑马也得走很久。

阿迪亚家的三间砖瓦房是三十多年前建的,一间厨房兼卧室,一间卧室兼客厅,一间储物兼鸽舍。院墙上、大门口垒着晒干的牛粪,那是一家人一年四季做饭取暖的燃料。房子西边,竖着一个风力发电风车,东边是马圈。记者来到阿迪亚家时,阿迪亚的二儿子阿迪力刚从几公里外的地方拉水回来,“我们家有井,但井水又咸又苦,不能喝,所以就得走很远去拉水。”阿迪力告诉记者,原来是赶着马车去打水,现在好多了,有了农用三轮车,但冬天一下雪,路不好走,吃水就很困难。由于最近的镇子离阿迪亚家也有十几公里远,一家人很少吃瓜果蔬菜,经常一日三餐只吃果条、喝奶茶。一家人的收入就是草场的禁牧补贴,每亩6元,一年五万四千元,按季度发放,维持一家人的生活紧巴巴的。

即便是这样,阿迪亚还是很满足,“现在条件好多了,有了风力发电,再也不用点蜡烛油灯了,公安边防官兵每隔十天半月给我们送米面蔬菜,镇卫生院每个月还给我们送医送药,两年前,政府给我们安了‘户户通’,让我们看上了电视。”

艰苦的生活环境,对阿迪亚和妻子娜仁其其格的身体造成很大影响。搬进现在的家没多久,娜仁其其格的腿就开始疼,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行动已经有些不便,现在,每走一步,对娜仁其其格而言,都是一次挑战和折磨。另外,由于患宫颈癌,身体每况愈下。阿迪亚的腿也因为长时间的行走站立,有些变形,走起路来不得不左摇右晃。前几年,由于患胰腺炎,晕倒在草原上,送到医院昏迷了半个月才醒过来,再加上脑梗,更让人担心。

记者问阿迪亚,生活在这里,不觉得苦吗?阿迪亚说:“这里是家,待在这里,很安心。”至于有没有想过离开草原,去条件好的地方生活,阿迪亚坚定地说,“没有,从来没有想过离开,我走了谁去护边,我感觉生活在这里就是最幸福的事情。”他坚信,大城市虽然很好,但若干年后,边境线地区也会越来越美。

“住在边疆,如果怕危险的话,这个地方就没人住了。为了保护国家边疆,也保护自己的家,不应该害怕,也不会害怕。”

阿迪亚家9000亩草场的北界就是中蒙边境线。黄昏时分,记者跟随阿迪亚来到他每天都要行走的边境线上。夕阳中,草原多了一份静谧和苍凉。举目四望,除了一望无垠的边境铁丝网,什么都看不到。沿着边境线行走,脚踏过沙石、枯草的声音甚至呼吸声,都分外清晰。无所遮拦的风刮在脸上身上,汗毛便不由自主地竖起来。很快,刚看到草原时的新鲜劲便消失了,一成不变的景致让记者兴趣索然。愈走愈寂寞,愈走愈绝望。

阿迪亚这三十多年究竟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我出生在这片草原,也是在这里长大的,守边卫家是我应该肩负的一个责任。”1962年出生的阿迪亚,是一名纯正的牧民,不认识汉字,只会说几句简单的汉语。当翻译把这句话告诉记者的时候,阿迪亚黝黑的脸上表情庄严。

上世纪80年代初,19岁的阿迪亚光荣入伍,成为一名边防战士,在中蒙边境驻守了四年。在草原上出生,在草原上长大,再加上四年的守边护边军旅生涯,让阿迪亚对草原的爱早已深入骨髓。阿迪亚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边境线上没有铁丝网,草原上偷盗牲畜、越境偷猎、皮毛走私等跨境犯罪活动频发,直接影响到边境地区的安宁。为此,退伍后,阿迪亚响应满都拉镇政府和边防部队的号召,毅然携妻子到边防一线定居,成为义务护边员,一边放牧,一边守护边境安宁。

记者问阿迪亚,护边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危险?阿迪亚简短的回答:“很少。”“有没有遇到过狼?”“狼,遇到过,以前经常遇到,还被狼咬伤过。”在阿迪亚的心里,觉得自己在护边过程中遇到的恶劣天气、狼咬虫叮,都不算危险,只有边疆的安宁受到威胁,才算是危险。

阿迪亚告诉记者一件印象中算是“危险”的事情。上世纪80年代末,阿迪亚巡边的时候,发现三名带着枪的蒙古军人非法进入到我国境内,“当时确实挺危险的,他们有枪,如果不及时报告,就可能让很多人处于危险之中。”于是,阿迪亚一边观察非法入境的蒙古兵的行踪,一边联系边防派出所,派出所民警及时赶到,妥善处置了这起事件。

2013年冬季的一天夜里,阿迪亚看到离边境一线不远处,有几辆形迹可疑的汽车,阿迪亚让妻子给派出所打电话,他自己骑着摩托车紧紧地盯住这几辆车,直到边防官兵赶到。第二天,一起越境偷猎案成功告破。

“遇到这些突发状况时害怕吗?”阿迪亚这个蒙古汉子笑着告诉记者:“住在边疆,如果怕危险的话,这个地方就没人住了。为了保护国家边疆,也保护自己的家,不应该害怕,也不会害怕。”

阿迪亚,是藏语,意思是“星期日”。虽然星期日就意味着休息,但30多年来,不管刮风下雨,还是冰雪严寒,阿迪亚几乎没有休息过。30多年来,阿迪亚和妻子每天在边境线附近放牧,同时注意着边境线附近的风吹草动。一旦发现异样,就会第一时间向边防派出所报告。防止偷猎、堵截临界牲畜、劝返流浪人员,无数次的危险情况不但没有让他退缩,却更加坚定了他守好家门,守好祖国边疆的决心。30多年来,阿迪亚累计义务巡边的公里数相当于绕地球赤道两圈多。巡边中,他还参与过上百次边境联合踏查,并协助破获了数十起涉边案件。

“我要让所有人知道,这里是中国。”

阿迪亚家的墙上,挂着习近平总书记的照片及总书记对边疆人民的殷切期望:“守好家门,守好祖国边疆,守好内蒙古少数民族美好的精神家园”。记者问阿迪亚,认识上面的字吗?阿迪亚说,不认识字,但知道,是习近平总书记让他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家园。“我是一名党员,就应该比普通的群众有更高的思想觉悟,我做到了,我还将做下去,更好地为祖国服务,而且我觉得我还能做得更好。”1983年在部队入党的阿迪亚,知道自己应该扛起比别人更多的责任,这样才能对得起曾经穿过的军装,对得起共产党员这个称谓。

每天清晨,伴随着冉冉升起的朝阳,阿迪亚都会穿上当年退伍时的军装,和妻子一起庄重地升起国旗。阿迪亚告诉记者,之所以会在院子里设置一根旗杆,“是因为我要让所有人知道,这里是中国。另外,草原太大,很少有标志性的标记,一些人万一在草原上走失了会很危险,所以我高高地悬挂起国旗,迷失的人会知道,这里住着人家,可以向着国旗找到我们。”

基于同样的原因,不识汉字的阿迪亚还在离家不远的山坡上,用红砖摆出了大大的“中国”字样。“我不会写字,正好满都拉派出所的民警来我家走访,我就让他们教我写。”阿迪亚告诉记者。

“回到草原,回到家乡,跟父母一起巡边守边,我们很安心。”

说起三十多年的守边护边,记者问阿迪亚,有没有什么遗憾的事情,阿迪亚沉默了很久,最终慢慢地说:“如果早一点去大医院给其其格看病,她的身体肯定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说完,阿迪亚远远看了妻子一眼,又是长久的沉默。

娜仁其其格双眼皮大眼睛,年轻的时候一定比现在还漂亮。听到阿迪亚的遗憾,娜仁其其格轻轻地拍了拍自己的腿,“也没什么,这里是我们的家,守好家其他的都没所谓。”娜仁其其格告诉记者,她和阿迪亚从小一起长大,“小时候就觉得,阿迪亚很稳重,让人很有安全感。所以,在哪儿,跟阿迪亚在一起就很好。”三十多年过去了,事实证明,阿迪亚不仅给娜仁其其格带来了安全感,也通过自己艰辛的付出,让生活在祖国边疆的广大牧民,有了安全感。

2014年底,在日本留学工作的大儿子宾巴、在上海工作的二儿子阿迪力先后回到家乡。“这几年,我父母年龄大了,身体越来越差,我就想着,工作在哪里都能找到,但父母只有一个,所以我就辞职,回到草原,回到家乡,跟父母一起巡边守边,我们也安心。父母一辈子都在为国家守边,今后我也会扛起这份责任。”小儿子阿迪力告诉记者。

阿迪力,蒙语的意思是“同上”、“跟上面一样”。冥冥之中似乎是一种注定,阿迪力和哥哥宾巴真的接过接力棒,和父亲一样,驻守在祖国北部边疆。

现在,哥哥宾巴的儿子已经三岁了,阿迪力的女儿也八个月了,他们一家三代,共同守护着巴音哈少这片圣洁的草原。

蒙古族有句谚语:“湖水平静,鸿雁平安。”他说,这是母亲教给他的第一句谚语,“没有平静的湖水,以湖为家的鸿雁就无法平安生活。人也一样,没有安定的祖国,就没有平安的生活。”

夕阳中,在中蒙边境线上,阿迪亚穿着蒙古袍,倚靠在摩托车上,唱起一段悠扬的蒙古长调,画面安宁祥和。

(包头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群群)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