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制造业“第一”的文化修为

包头青山区,包头大剧院,俄罗斯皇家芭蕾舞团用“足尖演绎的顶级盛宴”拉开了帷幕。

乐曲响起,观众屏息凝神,目光锁定舞台。体态婀娜的、舞姿轻盈的俄罗斯少女,在柴可夫斯基享誉世界的《天鹅湖》乐章中,倾情演绎着凄美、哀婉、幽怨又终归于幸福美好的爱情童话。

音乐戛然而止,片刻的安静之后。观众如痴如醉,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大幕落下,观众沸腾了,演员们一次又一次地谢幕,观众们仍然站立欢呼,久久不肯离去。

演出间隙,7岁的包头大剧院少儿芭蕾舞团学员韩沛一骄傲地告诉记者,为了能看上这演出,她妈妈很早就抢到了票。

一旁的爸爸接上话茬:“现在孩子还发烧呢,却一定要来,她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芭蕾舞演员。包头大剧院的少儿舞团很不错,有不少孩子都登上过大剧院的舞台与专业演员一同演出。”

表演散场后,观众王先生感慨地说:“这演出就像领着我去了趟俄罗斯。跳得真不赖,价格还不贵。之前,每逢节假日只会往电影院里钻,自从来这看过话剧《驴得水》后,便爱上了剧院这种独特的视听感受,从此成为了大剧院的‘钉子户’。”

身边的刘先生接着说:“提到包头,外界想到的就是‘草原钢城’,但是现如今这‘钢铁’硬汉早已成为了‘文艺青年’。”

包头市国际会展中心副主任李静波介绍,近年来,有很多国际艺术精品都来大剧院演出过,深受大家喜爱。2017年就有180多场演出,接待了20多万观众,全年运营收入1250万元。虽然大剧院仅有1000多个座位,但会员早已达到了6000多人。如今大剧院的发展水平已经领先西北地区的其他剧院,甚至不输二线城市。

看演出的人多了,商机也就多了。位于包头大剧院的缤购全球精品直营展示中心更与剧院相得益彰,各种商品琳琅满目,有韩国的化妆品、澳大利亚的保健品、法国的红酒……

“人们眼中稀罕的海外商品,我过去老得找人代购,现在来到包头大剧院,看演出还可以‘海淘’,这价格也不贵,像这洗发液、护手霜比网上还便宜!”观众高露兴奋地告诉记者。

据李静波介绍,短短一年间,缤购购物中心共接待顾客34.84万人(次),销售额达到了1538.48万元。

从“一五”国家开始摆布工业项目开始,青山区一直是自治区工业化进程的一个标杆和旗帜,因为人们常说内蒙古制造业看包头,包头制造业看青山区,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说青山区就是内蒙古制造业“第一”。我们在采访中欣喜地看到,制造业“第一”开始扎扎实实地做起来转型发展的文章,做起来塑造文化软实力的文章。

不仅有很多“洋”文化活动,还不断挖掘民间文化艺术资源,很多接地气的乡土文化深受百姓欢迎。

在包头青山区东达沟村,随处可见雕塑小像,街巷壁画,凸显出浓厚的文化氛围。

在东达沟村的艺术工作室里,潘武凤大姐正在和同村的几位大姐,手持着彩色面团,熟练地捏着“面人”,不一会儿的功夫,一个个憨态可掬的生肖动物便呈现在大家的眼前。

说起这东达沟村的变化,潘大姐打开了话匣子:“村儿里的变化可大了,瞅瞅这不起眼儿的传统面塑也红火起来了。去年端午节举办的面塑艺术节,那可是人山人海,有3万多人来我们村里。现在不少娃娃们特别喜欢面塑,抢着来学捏面人。”

随着东达沟村知名度的提高,很多艺术家都在东达沟村扎下根来。油画艺术家刘占强、剪纸艺术家王红川、雕塑艺术家郭其鹏、版画艺术家王海燕……

村里来了这么多的艺术家,曾经“土里土气”的小村子也变得“文艺”起来,一大批文化艺术活动纷纷上演: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交流会、青山区建区60周年老照片老物件展、“青山记忆”读书分享会……

一批批文化活动成为包头市“流动的风景”,同时,该市主动出击,利用良好的军工文化资源优势将军工文化打造成又一张迷人的城市名片,也让军工旅游业得以蓬勃发展。

北方兵器城是华北地区第一家以军事为特色的旅游景区。这里有共和国研制的第一门100毫米高炮;有在西沙海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功勋炮”——双57毫米舰炮;有建国50周年时受到检阅的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据工作人员介绍,旅游旺季时,每天游客人数可达5000多人。

走进建设中的军工文化体验园,眼见堡垒、要塞、战车,让人禁不住会产生体验一把荷枪实弹的冲动……

文化熏染与艺术熏陶,让包头摘得了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的光荣称号,也让越来越多的市民在城市文化品位的提升中增强着幸福感。

走进阿尔丁街道青七社区服务中心,欢快的乐曲声就传了过来。70岁的张奶奶告诉记者,每天她都要按时按点来这儿“上班”,唱唱歌心情愉悦,生活也充实。

“都说咱包头是五大三粗的‘莽汉’,现如今,咱都可文艺了。各种社区文化活动早已是遍地开花,走到哪个社区文化活动室内满满当当的都是人。”张奶奶边说边笑出了声。

现如今,包头在奔向文明富裕的同时,不断提升文化内涵,也让老百姓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记者 荣松如 吕学先 赵娜)

【记者手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腹有诗书气自华,人如此,城市亦如此。近年来,青山区抓住了经济发展多元驱动和文化建设“惠民”,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方面做了很多的尝试,初尝成果的喜悦使他们信心百倍。

50年代,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扎根包头,让戈壁荒滩华丽转身,成为闻名遐迩的“草原钢城”。青山区更是“草原钢城”中工业化的垂范和引领者,但他们在新时代,发掘自身发展蕴藏的其他禀赋,让文化在滋润和濡染城市,熏陶和养成市民的艺术气质和文化修为的同时,给城市的成员发展提供更好的途径和方向。我们看到,这里高雅艺术、乡土文化、军工文化百花齐放,这些共同造就了每天都有些不同的城市和市民,共生、融合、熔融,经济文化社会融为一体,也许就是科学发展的新方向。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