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包头新闻

筑平台聚人才谋创新 ——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工作综述

“两院院士”与边塞包头,本来距离很远。

近年来,包头市启动了院士工作站建设工作。几年间,40家院士工作站落户鹿城,涉及钢铁、稀土、矿业、装备制造、特种材料、药用植物、特种汽车、医学等多个领域,引进了两院院士44人,院士专家团队40多个。

从最初的“一枝独秀”到现在的“满园春色”,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努力,我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已初具特色:院士与企业直接无缝对接、柔性跨界协同创新……实践证明,作为科技与经济、院士专家与企业家、科技界与经济界紧密结合的创新服务平台,院士专家工作站具有其它创新平台所没有的资源和优势,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多元服务筑巢引凤

转型升级,浩浩荡荡。

如今,依靠科技创新能力的快速提升促进企业转型,让自主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已经逐渐成为共识,人才的竞争成为关键。而地理环境优势不足、经济基础薄弱、科技水平落后……这些先天不足,则成为了我市在培养和吸引高科技人才方面的短板,制约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正是在此背景下,我市启动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工作,先后出台了《包头市院士工作站管理办法》、《进一步发挥科研院所和高校作用助推经济转型发展的12条工作措施》和《包头市设立科技创新引导资金的意见》等政策措施,并明确提出“对建立的包头市级院士工作站一次性给予最高100万元的资金支持”。院士工作站工作启动以来,我市将其中的重点研发项目纳入包头市科技重大专项内容给予市本级科技计划30-100万元的立项支持,以此带动各建站单位对工作站的资金投入,真正成为研发投入和成果转化实施的主体。目前市财政已累计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带动各建站单位安排专项资金1.8亿元用于支持各院士专家工作站开展科技项目研发、实验设备配置等工作。

院士专家工作站工作开展以来,不仅加强了我市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合作,柔性引进了多名高端人才,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我市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促进了产学研结合,成为了推动我市创新发展新的引擎。

院士带来连锁反应和溢出效应

各院士专家工作站充分利用院士及其团队的人才、技术等创新资源,与我市资源、产业优势相结合,根据我市产业发展需求,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取得了突出的成效。

这是技术创新的“加速器”。2016年,包钢集团先进钢材生产技术院士专家工作站在王国栋院士的带领下,成功解决了贝氏体钢轨性能波动大的难题,技术攻关后,贝氏体钢轨成为包钢公司的主要盈利产品之一,寿命达到普通钢轨的一倍以上。2017年,北方重工集团依托院士专家工作站,采用重型挤压技术,解决了石化产业优质高温高压临氢管材晶粒度关键难题,成功试制出TP321、TP347石化用不锈钢厚壁无缝管材,并实现了这一材料的国产化。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通过院士工作站这一平台,院士创新团队与企业技术研发团队合作攻关关键核心技术,破解企业技术瓶颈,有效助推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这是一个“航向标”。2017年,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以张洪杰院士为核心的创新团队研发并建成世界首条稀土硫化物着色剂连续化隧道窑生产线,首批绿色环保硫化铈产品下线,现已形成50吨/年硫化物生产线一条,让稀土之都鹿城再次在世界扬眉吐气。院士是某一产业或领域技术发展的领航者,而企业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能力和灵活的经营机制,工作站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为企业充分把握发展机遇、瞄准产业前沿、发掘和开拓市场提供了保证,成为指引企业科技发展战略的“航向标”,为企业抢占了发展“制高点”。

这也是人才发展的“聚宝盆”。几年来,一机集团装备制造院士专家工作站以柔性引进的方式,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志磊、王玉明、林尚扬等院士团队10余个及有关方面专家20余人进入企业举办科技讲座,指导企业科技人员解决技术难题;包头医学院采用派遣科技人员、研究生前往院士所在高校、科研院所工作的方式,提高科研人员的研究水平;包头稀土院已成功引进博士1名,硕士4名,培养博士2人,硕士4人,形成了一支拥有正高级职称11人、博士学位12人、硕士学位13人的高素质研究团队……依托院士工作站,我市企事业单位通过柔性引进、创新人才交流合作等方式,与院士专家团队建立起了双向培养互动机制,企业科研人员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


(包头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张鹿园)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