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包头新闻

永远做新时代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包头市“文化精准扶贫巡演少数民族边疆行”侧记

下车就化装 以地为舞台

在土右旗海子乡二十四顷地村,载着演员的大轿子车穿过乡村集市停在一处空旷的场地上,一块印着“包头市文化精准扶贫巡演少数民族边疆行”的大幅背景画布,以及简易小舞台在空旷的场地上尤为夺目。

“文化精准扶贫巡演”总导演武哥,本名武国亮,从事了四十余年文化艺术工作,因此文化系统及朋友习惯叫他“武哥”,他抖擞了一下舞蹈演员出身的身形,指着舞台大声说:“都为你们准备好了!”

三十多位男女演员,或是在大轿子车上或是进了旁边的村委会,忘掉路途上的困顿,将自己一丝不苟地装扮着。

搬着小板凳,骑着电动车,开着小四轮,扶老携幼的村民慢慢地将空旷的小广场聚满了。

“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的演出,就在村民的掌声中开始了。

就一个电话 志愿者好棒

从事多年群众文化工作的包头市文新广电局原副局长白凌空,从后台来到前台,来来回回叮嘱演员:“今天的观众欣赏水平看样子不一般,一定要注意多与观众互动,把气氛搞起来。”

我不禁想起,在每个夏夜里的鹿城消夏节舞台旁,那个穿梭而忙碌的身影。如今依然是停不下来,为自己热爱的事业忙碌着。

负责舞台监督的原昆区文化馆馆长王萍与我攀谈起来。退休多年的王老师,一直活跃在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的一线。说起组织策划“文化精准扶贫巡演少数民族边疆行”演出,语气温柔了,“一个电话说明了这次演出的目的,我们的文化志愿者真的好棒,都欣然地应允下来。”

就这样,在双休日的清晨或午后,来自草原钢城的文化志愿者们聚集到阿尔丁北大街的包头群众文化学会。他们有的来自包钢、一机、二机,有的来自专业剧团、大专院校、获奖的业余歌手,还有的刚刚照顾妥幼小儿孙,就急匆匆地赶来,开始了一场一场“文化精准扶贫巡演少数民族边疆行”的演出。

观众的渴望 感染着演员

九原区阿嘎如泰嘎查的巡演,对于国家一级演员、原包头市歌舞剧团副团长厚瑞杰来说,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观众的深情。

当天演出现场只来了十多位牧民。她表演的是蒙古族独舞《吉祥的祝福》,面对着十多位牧民,有着多年舞台经验的她,也不禁忐忑起来。可她不由自主地对观众瞟了一眼,这一眼让她惊喜。一位蒙古族额吉抱着孙儿,随着乐曲微微抖动着双肩,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她明白了,自己跳的就是他们的生活,还应该舞出他们的喜悦。后来她回想,那时那刻感觉自己是在北京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舞蹈。

来自包钢的节目主持人咏民记忆犹新的是在九原区梅力更嘎查的演出,一位年近八旬的老额吉,带着六七位年龄相仿的额吉唱起了当地蒙古族民歌《三伏歌》。额吉们轻声地吟唱,歌声委婉低沉,歌词述说着对家乡草原的无限热爱。演员们被深深地感染,伴着老额吉的歌声轻声低唱。咏民感慨这次演出真的很值,现代条件下城市离乡村的距离并不算远,但要想亲身感受当地传统文化的魅力真的不容易,要谢谢“文化精准扶贫巡演”给了所有演员亲身感受民族文化魅力的机会。

深受基层群众喜爱的笑星张虎和张玲玲,虽说都是包头市漫瀚艺术剧院的国家一级演员,是专业剧团的名角,但被邀请参加“文化精准扶贫巡演少数民族边疆行”的每一场演出都会认真备演。上场前二人会相互嬉笑打趣一番顺便对对台词,把演出前的情绪调整为最佳状态。就是因为这股对艺术对观众的认真劲,他们表演的二人台喜剧小戏《俏夕阳》,赢得了观众不断的掌声。张玲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二人台的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她对“文化精准扶贫巡演”有着质朴的理解:二人台艺术作品,重要的是要演给父老乡亲们看,他们喜欢了,我们才能有自信更好地将这项传统文化传承。演员与作品经过基层演出的打磨,就能出好演员出好作品。

东河区河东乡“张瑞芬文化大院”的院主张瑞芬,是来自农村的文艺积极活跃分子。她带领着同样来自农村的两位演员,表演了农村生活气息浓郁的自编小品《家和万事兴》。在石拐区新曙光村的演出中,几位“五保”人员来了,看过演出后跟包头群众文化学会会长白凌空说,小品就像在演我们身边的事。

国家一级演员范云海的戏曲联唱,国家一级演员张建新、贾坤英夫妻搭档的演唱,抱着孩子参演的蒙古族歌手乌兰,还有节目主持人闻武、刘慧春……在“文化精准扶贫巡演”的舞台上,奉献着他们炙热的情感。

文艺轻骑兵 送福送欢乐

在包头群众文化学会,会长白凌空告诉我,“文化精准扶贫巡演”是包头市文新广电局以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形式交给了我们,现在完成了19场演出任务,剩下的31场得放到开春再演。

攀谈中,话题就转到习近平总书记给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的回信上。当过乌兰牧骑队员的白会长和在场的武哥回想起了当年的乌兰牧骑生活。

我记起别人跟我讲过,武哥在固阳县乌兰牧骑的时候,练功居然将排练厅的木地板给磨穿了。我问武哥是真事吗?武哥感叹,那时候啥也不想,虽然只能吃个半饱,可每天就知道去简陋的排练房练功,不知不觉中竟然把经常练功地方的几块地板磨出了洞。

白会长说起了当年在原巴彦淖尔盟五原县乌兰牧骑下乡演出,全队20多人自带行李坐着胶轮车走村串队,走到哪演到哪,每年演出达到200天。老乌兰牧骑队员们苦中作乐,将草原大地作舞台,太阳月亮作灯光,蒙古包农舍就是宿营地。想想过去的乌兰牧骑生活,看看现在送戏下乡条件的优越,别人把我的姓加上半开玩笑发地叫我是“白干”,我啊就喜欢这样的白干。

两位曾经的老乌兰牧骑队员,回想起年轻时的乌兰牧骑生活,眷恋着农牧民和演员互为你我,感染和激动着每一个人。武哥说,那些演出场面好像咱们的“文化精准扶贫巡演”,感觉是一个样。

“文化精准扶贫巡演”带给农牧民的是艺术享受,更应该是“乌兰牧骑”精神的弘扬。我相信,待到春暖花开时,草原钢城中这样一支热爱群众文化事业的“红色文艺轻骑兵”将踏歌而行,载着祝福、带去温暖、传递关怀,为农牧民送去欢乐和文明,践行着他们永远做新时代“红色文艺轻骑兵”的无悔誓言。

(包头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郑晓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