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要闻

山清水秀 生态环城 绿色包头梦想照进现实



2015年之前,九原区哈林格尔镇,黄河岸边西栓圪堵村有一片污水滩和一座废弃砖厂。建筑设计师李天东决定在这里实现自己的“黄河匠人梦”——打造一个展现黄河沿岸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历史的民俗博物馆。

打造沿黄生态廊道

2015年9月动工,第一项工程就是通过塘底整理、水体修复、植被恢复等,将污水滩恢复为黄河湿地,重现湿地景观和环保功能。2016年7月“黄河谣文创园区”开始试运营,2017年7月,建于园区内的“黄河谣工匠博物馆”正式开馆。

李天东的梦想一步步变成了现实——一架高大的水车在和煦的微风中吱吱呀呀地转个不停。干打垒、原木桩、石围墙,一根根老屋椽檩、一件件曾经忙碌而今归于静谧的老物件诉说着黄河两岸人民千百年来的炽热生活,讲述着古老黄河匠人的历史与传奇。博物馆里,是李天东从各地收集回来的织布机、驼铃、柳编油篓子等2万多件现在难以见到的生产生活用品。

一片污水滩,一座废砖厂,5年间变身一座博物馆,成为包头黄河文化的承载地。吸引了当地及周边众多游人,园区运营以来,年客流达到20多万人次。

将黄河边一片污水滩和一座废弃砖厂打造成包头人家喻户晓的博物馆是李天东的梦想,而包头人的共同梦想是打造沿黄生态廊道,打造市民新的诗意栖息地。

没有黄河就没有“黄河谣”,梦想与梦想携手共进。

为扎实推进沿黄湿地保护修复,我市以建设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为抓手,着力打造沿黄生态廊道。5年来争取实施8个国家湿地保护修复项目,争取建设资金5400多万元,以小白河片区为核心的“五片区”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科研、监测、管护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清理拆除湿地内违法建筑40余处,打击破坏湿地违法行为460余起,完成退耕还湿1300多亩。黄河湿地野生鸟类和植物逐年增加,目前共有野生鸟类229种,共有植物215种,比2011年统计的数目增加了82种。湿地公园内满眼绿色、碧波荡漾、水鸟成群。

“黄河谣”也与南海子、小白河一起成为包头沿黄一线上的夺目明珠。

构筑大青山南坡绿色生态廊道

南有黄河,北有阴山。

一山一水间是半城楼房半城绿的包头城区。

大青山是包头的生态屏障,更是构筑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节点。“十三五”以来,我市新增大青山南坡绿化7.2万亩,通过引黄河水上山、建设节水滴灌设施等措施对原有绿化成果进行了高标准养护和提档升级。在绿化方式上,推行产业发展和环境整治并举的做法,鼓励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绿化修复,打造了青山区二老虎沟、笸箩铺等一批绿化亮点示范工程。

2019年,结合“东西南北、生态环城”安排部署,重点对青山区、九原区、东河区大青山南坡部分节点进行绿化、美化和提档升级,打造城北“赛汗塔拉”,构筑大青山南坡绿色生态廊道。

在大青山自然保护区内,有一片东西长约4000米、南北宽约500米的矿坑危岩体治理项目区。2017年5月启动工矿废弃地治理,把原来高低悬殊的矿坑修复成梯田的样子,再覆土并种植树木逐步恢复生态。

青山区兴胜镇笸箩铺村就在项目区边上。村民皇甫红伟告诉记者,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这里就遍布着很多碎石场。2007年以前,碎石场车来车往不断,夏天也不敢开窗,灰尘弥漫间既看不到蓝天白云,更没有绿草。“过去一刮北风,村里的地上都是白色的粉末,水里都有白色沉淀物。”

如今,举目四望,缓缓的山坡上满眼绿意。皇甫红伟说,现在山上有了绿色,环境和空气也好了,平时,村民们会专门来山上走走,锻炼锻炼身体。甚至市里都有人专门开车过来玩儿。村里还有人把家里的房子腾出来给游客们提供吃住,同时还增加了收入,可不错呢。

河清了,山绿了。“十三五”以来,我市森林面积增加了14.4万亩,达到751万亩;森林覆盖率增加了0.35个百分点,达到18.04%,预计2020年可达到18.3%;森林蓄积量增加了10万立方米,达到368.7万立方米,预计2020年可达到370万立方米;湿地面积保持在140万亩以上,草原面积达到3019万亩,草原植被盖度达36.19%,提高了8.2个百分点,预计2020年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可达到36.28%;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了近180万亩,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

山清水秀,生态环城,包头人的绿色梦想正照进现实。

□记者 姬卉春 实习生 刘晓彤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