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要闻

优化整合创新资源 助力包头高质量发展

2020年10月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中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这是我们党编制五年规划建议历史上的第一次把创新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并进行专章部署,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战略布局。对于像包头这样的西部欠发达地区而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未来,我市要真正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地位,进一步优化整合创新资源,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中赢得主动、赢得先机、赢得未来。

□李冰晶

当前我市科技创新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近年来,包头市凭借地区的优势,科技发展环境逐步得到改善,研发投入的增加,研发队伍的扩大,为包头市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后盾,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与此同时,目前我市在科技创新上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创新过程中存在缺乏全市层面统一规划、创新资源分散、创新合力不强、创新效率低等问题,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市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阻滞力量。

创新平台缺乏统一规划

近年来,我市将科技创新平台和创新中心建设作为科技工作的重要抓手,初步构建了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政府搭平台的市级科技创新体系,促进了经济转型升级、产业集聚发展。与此同时,科技创新平台和创新中心尚未形成全市共建机制,各旗县区存在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现象,缺乏统一规划。

“两业”融合程度偏低

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指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实体经济是包头市发展的根基,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一直是包头市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和政策导向。但是,目前我市“两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宽度偏窄、程度偏低,已成为制约实体经济发展水平提升的主要障碍,主要体现在:一是先进制造业的服务化水平不高;二是生产性服务业向制造业拓展趋势缓慢;三是双向融合的服务制造平台和制造服务平台的原始创新能力较为薄弱。

完整产业链尚未形成

从产业链上看,我市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从产业链生态整体看,长期处在“粗放经营”模式的生产产业链上游徘徊不前,生产产业链上游向下游延伸遭遇“梗阻”,处于“规模不经济”尴尬境地。从产业链上下左右各环节看,产业链生态呈现出“上游散、下游缺、左端小,后端空”的现象。

企业“抱团取暖”氛围尚未形成

一是龙头企业结构不优,带动作用还不强。虽然近年来我市龙头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但与战略新兴企业相比,还存在专业化、精细化程度不高,低端产品过剩,大而不强、广而不精等问题。龙头企业产值不高,带动能力不强,直接导致中小企业无法大量聚焦在龙头企业周围进行配套生产。

二是中小企业不专不精,协作配套能力不足。目前我市中小企业特别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绝大部分处于价值链低端,产业发展层次偏低,不专不精,没有特色,无法形成不可替代的生产优势。同时,中小企业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协作不够发达,无法为骨干企业提供配套服务,企业很多零部件需要采用区外产品,没有形成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的格局。

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亟需完善

近年来,我市科技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同时也应看到,与坚持创新在我市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和建设科技强市的要求相比,我市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还存在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比如,我市创新环境、创新绩效等方面与发达地区之间还存在差距,研发投入相对不足,科技中介机构的数量少、形式单一未能很好解决我市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足的现状,科技创新开放度偏低,这些问题大大影响了科技创新的动力和活力。

综上,我市亟需加快创新资源整合,形成全面高质量创新合力。

以优化整合创新资源助力包头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并明确了努力的重点和方向。我们要以《建议》的部署为指引,通过优化整合关键技术、企业、人才、体制机制等创新资源,在新发展阶段把握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借助创新平台加快创新资源整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各类创新平台。对于我市而言,要从加快推动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与建设、加快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和加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对接协同等方面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

一是加快推动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与建设。一方面要全市统一规划。“数字经济”时代的创新平台建设,要全市统一规划,整合全市创新资源,打造协同创新平台共同体,实施全市一张网、一盘棋、一体化建设,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完整、全市统一的科技创新全链条公共服务和重大产业创新平台体系。另一方面要建设高水平制造业创新中心。按照工信部对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总体要求,以优势重点领域前沿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供给和首次商业化为目标,加快推动市级、省级、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培育与建设,形成以市级为支撑,省级、国家级为核心的多层次网络化制造业创新体系,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按照“成熟一个,推进一个”原则,支持长期从事本领域研究开发,具备行业领先优势和竞争优势,具备固定研发队伍,有较好的产学研合作基础的企业申报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大对创新中心研发经费、研发成果转化、开展创新活动、人才培养、融资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二是加快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自治区、我市特色战略新兴产业,以打造国家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目标,加快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的体制机制,加强与国家、自治区相关部门的沟通对接,深化企地融合、校地融合,整合各方优势特色资源,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力求突破,形成地区特色。

三是加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对接协同。形成创新中心和国家实验室之间的对接发展机制,强化“产学研用”的融合发展。协同考核评估两大创新平台。要设定两大创新平台协同创新发展的考核评估内容和定量定性指标,发挥两大创新平台的融合创新资源作用,推动两大平台在“合作研究、成果转化、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上协同共享增效、共同创新,在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领域深入实施科技攻关,为我市经济特别是实体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推动“两业”融合发展,以双轮驱动促进创新资源整合

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服务供给。我市要以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为指引,推动“两业”融合发展。

一是要加快生产性服务发展。补齐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短板。以生产性服务促制造业技术创新为导向,加快发展围绕我市优势特色产业的研发设计、信息技术、创业孵化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面向制造业服务化的新兴服务业。着力发展数字经济等“跨界”融合的新业态、新模式和工业互联网、供应链管理等新兴服务业,引领制造业向数据驱动型创新体系和发展模式转变。立足于满足制造业多样化、个性化的市场需求,支持有优势的服务业企业实施跨行业兼并重组,打造跨界融合产业集团和产业联盟,不断提升我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能级和辐射效应。

二是鼓励制造业服务化改造。激发改造内在动力。加大对我市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智能化改造的财政投入,对制造业服务化业态给予补助奖励。推进产业链融合拓展。聚焦我市高端装备制造、稀土新材料等优势特色制造行业,以产业链为枢纽,推动产业链向价值链两端延伸。在园区配套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商贸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我市园区由“生产+制造”向“服务+制造”综合园区转型升级。

三是营造“两业”深度融合的产业生态。支持重点企业开展相应的技术研究攻关、运营模式创新、标准规范试点。创建完善一批涉及公共工业云、基础研发设计、制造行业协同制造等领域的“两业”深度融合专业服务平台,支撑制造业企业服务创新能力的提升。

四是强化两业融合人才支撑。围绕两化融合,重点引进培养现代服务业相关人才。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鼓励我市职业院校根据企业人才需求设立高等职业教育的科类,支持企业根据自身需要同各科研院所开展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探索在包头职业学院、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设立服务型制造研究院,开设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既懂制造又懂服务的高素质人才。

五是要推进“两业”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依托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IPv6等新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构建全新工业生态系统。大力发展智慧园区、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物流等融合型新基建。完善内蒙古网络协同制造云平台,提升云平台系统能力,拓展市场服务功能。推动企业上云,加快全市企业“上云上平台”步伐,进一步提升工业互联网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能力。以工业大数据为核心、融合应用为方向、云计算和互联网为支撑,加大各类先进工业软件的引进和使用。

以锻长板、补短板为核心,促进全产业链创新资源整合

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指出,要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对于我市而言,要巩固壮大包头市实体经济的根基,以锻长板、补短板为核心,促进全产业链角度创新资源整合,推动产业链变“共赢链”。

一是要锻造产业链长板。立足我市产业比较优势,加快壮大稀土、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构建配套完善的产业生态链条。

二是要补齐产业链短板。立足于既有优势产业,深入挖掘产业链条上的薄弱环节和空白环节,通过补链延链强链补齐重点产业发展的空白和短板,构建配套完善的产业生态链条,着力打造产业链上下左右互融共生、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一体化组织新模式。

三是要发挥招商引资带动作用。以科技嵌入招商引资,实现招商引资提档升级、弯道赶超,这是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重要一招。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招商引资只有借助科技部门的力量,才能实现与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的对接,使招商引进的企业和项目,具有高“颜值”、好“素质”,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者。准确把握我市优势重点产业的产业链新趋势、新特点,围绕重点企业抓好上下左右全产业链、全创新链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在产业链上精细对接、精心争取、精准发力,不断做强龙头、做长链条、做优品质,有效推动我市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做大做强。一方面要眼睛向内,注重包商回归。要深化与各地包头商会、协会的交流与合作,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窗口桥梁作用,开展委托招商,吸引包商回归。紧盯强商,扩大有效投资。积极开展二次招商,通过优化与市内已有重点强商的服务,促使企业不断加大投入,做大规模。借力登高,以企引企。努力实践“以企引企、以商引商”模式,探索出台相关奖励政策,促进现有企业引荐其上下游或关联企业的来包投资,形成产业集群。依托平台,提高实效。通过与国内外知名投资咨询机构、招商中介建立合作关系,开展深度合作,提升开发区招商引资精准度及覆盖面。

四是要推动本地产业链协作配套。聚力提高资源就地深加工转化率。深入推进企地融合工作,着力扶持包钢集团、第一机械、北方重工、北奔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加强本地企业间的产业链协作配套,大力推动企地深度融合。建立产业发展协作平台,按照市场分工形成完整的配套协作体系,努力提高自治区和包头市本地区制造企业采购比例和配套供应能力。不断延伸产业链,形成本地产业链上下游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发挥各小企业协作加工优势,取长补短,综合利用各小企业设备加工能力,打造小企业大产业,小设备大能力的聚合加工基地。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

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指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对于我市而言:

一是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人才、资金、技术等科技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发挥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作用,注重面向企业需求建立人才培养体系。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为科学家与企业协同合作创新提供制度保障。

二是要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提高中小企业专业化水平,形成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为大企业注入活力的融通发展新格局,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支撑制造业创新,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积极推动中央驻区大企业与我市本土企业之间开展协同创新。大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资源、共享能力,以数据和资源赋能中小企业。提高中小企业专业化水平。要让中小企业在新的产业形态下实现快速迭代,创新成果通过创新链、供应链、数据链回流大企业,为大企业注入活力。加强中小企业的专业化能力,通过培育一批围绕包头市优势特色产业的细分领域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引导中小企业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

三是要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服务方式,畅通对接渠道,让企业共享平台科技创新资源。支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技术中心、创新工作室等,继续鼓励包钢、一机、北重等龙头企业整合各类技术研发中心和创新工作室。支持龙头企业牵头协同上下游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中介组织组建符合我市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的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和自治区重大科技项目,围绕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等进行联合攻关,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让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走出企业、面向社会、对接市场。

四是优化和完善企业融通发展环境。优化和完善融通发展环境的核心是降低企业之间协同、融合发展的成本,提高企业融通发展的效率。夯实企业融通发展的基础网络环境,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服务体系,进一步深化企业的对外合作,切实为企业提供更加积极、包容的发展环境。

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实现创新资源一体化配置

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指出,“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国家科技治理体系,优化国家科技规划体系和运行机制,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我市要以国家方向为指引,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推动优势重点领域创新资源一体化配置,夯实科技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一是要全力优化营商环境,激发企业创新创业积极性。优化政务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清理不符合新发展理念和创新驱动发展的市场准入规则。加快建设数字政府,实现政务服务简单化、标准化和网络化,大力推进、复制和推广浙江的“最多跑一次”改革等创新服务模式,打造政务服务高地。优化政策环境。把政策落实作为优化环境的重要切入点,开展政策专项评估行动,把好事落实好落实到位,让企业满意。优化创新创业环境。要围绕科技创新平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知识产权创造、科技创新人才、科技合作等方面鼓励支持创新创业,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的积极性,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创业氛围。

二是要强化政府资金引导作用,聚集全社会力量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我市应结合地区发展实际,着力引导全社会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增加包头地区创新前端的科技存量,为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政府要持续优化财政投入结构,增加我市本级和各旗县区科技投入占公共财政的支出比重,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科技创新的带动作用,加大对稀土、高端装备制造等特色优势产业以及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基础研究类专项基金的支持力度。要全市一盘棋,规划科技创新资金,避免重复申报现象。引导高校院所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强基础研究和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企业出题,高校院所解题,政府助题”的新型产学研合作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激励企业建立创新自发投入机制,进一步提高研发投入占比。充分利用财政资金与政策杠杆,撬动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引导企业建立自发投入机制。

三是要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推动科技中介成果转换作用。一方面要大力兴办科技中介机构。积极引进市外科技中介机构。充分利用区内呼和浩特和市外北京等城市科技中心的作用,吸引市外企业、高等院校、研究开发机构或技术转移机构在我市设立科技中介机构,建立跨地区、跨领域的行业性、专业化中介服务网络;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兴办科技中介机构。鼓励我市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依法成立各类科技中介机构,从事科技中介服务活动;支持高等院校、研究开发机构、高新技术开发区设立技术转移等中介机构,组建技术转移服务联盟,发挥学科、人才、产业等优势,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各旗县区要同步加大对科技中介机构扶持力度,加强协调,统筹推进,充分发挥科技中介机构在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要全面提升科技中介机构服务能力。加强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依托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等高等院校、研发机构、专业培训机构等主体建设科技中介服务人才培养基地,培养一支懂技术、懂管理、懂法律、懂金融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完善科技服务业人才评价体系,调动科技中介从业人员服务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提升各类孵化器的中介服务能力。鼓励和支持内科大等高校、研发机构和我市各行业龙头企业等联合国内外优势创新创业力量,创建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为培育新兴产业提供源头支撑。成立包头市技术经理人协会,培育更多转移转化服务人才,打通技术经理人与高校院所、大企业、转移服务机构、投资机构、硬科技孵化器、社会组织等的对接渠道,促进技术经理人、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等对接合作,加速完成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过程,实现更多科技成果落地我市。

四是要扩大创新体系的开放度,在更大空间内整合创新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自主创新是开放环境下的创新,绝不能关起门来搞,而是要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对于我市而言,科技创新上要跨越观念障碍、制度藩篱、行政壁垒,主动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加强与全国各地区甚至全球的互动合作,建立联动互补的创新合作新机制。深化合作,拓展科技创新空间开放度。深化与国际和国内首府呼和浩特、北京等地区科技创新合作,有效利用区内、国内、国际优质创新资源,促进创新要素跨区域流动,放松对创新要素流动的管制,推进创新包头建设。精准合作,提高科技创新上的开放成效。针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科技,在全区、全国甚至世界范围内整合创新资源,围绕自身优势特色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在形成自己经济特色的同时,更好地发挥协同效应,形成名副其实的“创新联盟”和竞合有序的“产业集群”,让科技发挥最大效用。

总而言之,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创新驱动发展”的思想为指导,从包头实际出发,找准关键点和突破口对创新资源进行全方位的优化整合,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包头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助力包头高质量发展。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