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要闻

【政府工作报告摘编】不用扬鞭自奋蹄 携手奋进新征程

一、2020年和“十三五”回眸

(一)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统筹推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面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全力以赴抓营商环境和招商引资,有力有效推动重大项目建设,积极谋划“十四五”发展布局,扎实推进民生保障、文明城市整改提升等工作,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1.众志成城做好疫情防控

迅速启动一级响应,实现了全市11例确诊病例、4例疑似病例“双清零”,确诊病例“全治愈”,一线医护人员“零感染”。231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等抗疫一线。

2.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其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65.5%,民营工业增加值增长17.8%。粮食产量达到24亿斤,生猪存栏增长52.5%。

3.全面推动重点项目建设

组织实施亿元以上重点项目629个,竣工280个,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高于全区3.1个百分点。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区160万千瓦风电等项目全面启动,一批产业转型升级项目正式投产。5G站址落地数全区第一。“双招双引”累计对接企业2337家,签约落地项目397个,协议总投资2691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224%,引进国内(区外)资金249.5亿元。新增高技能人才3576人、高层次和紧缺急需人才4542人。成功举办中国新产业峰会、稀土国际论坛等重大活动。

4.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

“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问题全部解决。372个环保治理项目全部完工,516户“散乱污”企业整治和扬尘污染整治任务全面完成,9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无废城市”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化解政府隐性债务完成年度任务的134.8%。

5.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制定实施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系列政策,各类证明材料减少60%,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半天,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5.1%,新增市场主体33200户,荣获2020年度中国企业营商环境(案例)十佳城市称号。

6.加快提升城市品质

编制完成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改造老旧小区261.6万平方米,蝉联国家卫生城市三连冠。累计解决房地产历史遗留问题项目291个、17.64万套。农村牧区卫生户厕普及率达到71.1%。

7.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城镇新增就业4.56万人。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11470个,新改扩建中小学校48所。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95种抗癌药、恶性肿瘤“日间病房”纳入基本医保报销范围。加强改进民族工作。开展文化艺术活动2500余场。安全生产事故下降25.4%。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圆满收官。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自治区双拥模范城“十连冠”。

8.持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全部办结。压减一般性支出25.6%、“三公”经费11.1%。获评全区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首次举办市政府部门“向市民报告、听市民意见、请市民评议”活动。

(二)“十三五”圆满收官

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地区生产总值按可比口径计算年均增长5.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6%。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1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20%。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较“十二五”翻了两番。稀土、装备制造等领域多项技术走在国际前沿,获评全国第二家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三大攻坚战取得显著成效。区贫县固阳摘帽,27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779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无分歧账款全部清偿。改革开放实现重大突破。驻市国有企业剥离办社会顺利完成。京包高铁开通运行。保税物流中心(B型)封关运营,包头机场航空口岸获批对外开放。城市宜居水平稳步提升。环城、沿黄、出口、旅游、跨河五大通道基本建成。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4.6%。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作物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332万亩,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优化。森林覆盖率达到18.3%,草原植被盖度达到36.6%。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6%和8.7%。

二、“十四五”和2021年展望

(一)“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我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过五年不懈奋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突破,改革开放实现新跨越,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成效,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更加富裕,治理效能不断提升,主要领域现代化进程位居全区前列,综合实力在全国大中城市中位次不断前移,城市整体竞争力、影响力、辐射力持续增强,打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包头取得系统性突破性标志性成果。

突出建设“四基地两中心一高地一体系”。“四基地”:即建设全国重要的新型材料产业基地,推动优势材料产品进入全国乃至全球供应链体系,实现产值4000亿元。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能源产业基地,构建新能源优势产业集群,实现产值1000亿元以上。建设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领航型企业和知名品牌,实现产值1000亿元。建设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农畜食品产业基地,形成种养加、产供销一体化的农畜食品产业新体系,实现产值1000亿元。

“两中心”:即建设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形成物流、金融、商贸流通、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一批服务业支柱产业和品牌,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5%。建设区域性创新中心,建成稀土新材料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成为国家西部地区创新要素集聚区和技术成果转移转化辐射源。

“一高地”:即建设对外开放新高地,构建集公路、铁路、航空、无水港等陆海空铁多式联运为支撑,物流、贸易、加工、商贸服务等多种业态相互支持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外贸进出口总额五年累计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

“一体系”:即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发展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完成自治区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1.铆足劲头建设“四基地两中心一高地一体系”

在新型材料产业方面,实施中远防务超高分子聚乙烯膜、金力永磁材料等材料项目。在现代能源产业方面,推动可再生能源综合应用示范区首期160万千瓦风电等项目,开工建设国际氢能产业示范基地,启动总投资324.6亿元的核产业创新示范园建设。在现代装备制造业方面,实施北方矿用车电驱动系统、均和云谷产业园等项目,促进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在农畜食品产业方面,建设2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3个万头高标准奶牛牧场,牲畜存栏达到500万头(只)。在现代服务业方面,加快建设50个重点商贸项目,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线路,推进全国商贸物流节点城市建设等。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方面,支持北重等申报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支持包铝等申报创建国家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培育各类创新平台20家,新增科技小巨人企业3家、创新引领型民营企业10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0家。实施高端硅钢等57个融合项目和北奔氢燃料重卡整车等60个技术攻关、成果转化项目。在扩大对外开放方面,组织参与进博会、中俄蒙工商论坛等国际贸易活动,推动优势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力争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65亿元。提高外资利用水平,加大外资外企招商力度,积极参与自治区自贸试验区建设。

2.深入贯彻落实扩大内需战略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主动对接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营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抓紧抓实19条重点产业链招商,顶格推进精准招商。实施工业园区规范化标准化三年行动,完善创新要素、用地用能、污染排放与“亩均效益”绩效挂钩激励约束机制。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突出抓好产业投资、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加强基础设施投资,组织实施总投资4550亿元的重大项目714个,确保竣工200个以上。加快推动消费提升。支持实体商业企业发展线上经济。推广“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云逛街”等服务新模式。完善线上“包头特产馆”服务功能,推动“金翠九源”区域消费品牌建设。鼓励首店经济、体验经济等消费新业态发展,培育旅游、教育、托幼、文体等消费热点。发展农村牧区电子商务,充分挖掘县乡消费潜力。积极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等城市群的产业合作,主动融入国内大循环产业链供应链。深化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呼包鄂榆城市群建设和呼包鄂乌协同发展。统筹推动市区县域协同发展,用好“飞地经济”政策,引导工业项目向外围旗县布局。

3.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以最快速度推动营商环境跨越式发展。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动行政审批流程再造,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严格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对新业态新模式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加快基层审批执法力量便民化改革,推动99项行政权力向基层大厅下沉,推出企业群众“一件事一次办”服务100个,梳理公布2021版“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就近办”事项和“容缺受理”“告知承诺”事项清单,力争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网上办。千方百计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加强对企业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实施融资畅通工程,健全失信行为认定、失信联合惩戒、信用修复等机制,建设“政策宣传查询兑现”平台,完善涉企优惠政策落实常态化监督体系,建立拖欠民营企业账款行为约束惩戒机制,着力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和城市环境。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强化农村承包地确权成果应用,全面启动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推动统计现代化改革,持续深化金融、财税、执法等重点领域改革。

4.统筹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加快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编制面向2035年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制定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加大老旧小区、地下管网、城市内涝点等改造力度,加强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开展城市交通提升行动,新增通航城市,加密航班线路和进京高铁车次,打通民族西路等10条断头路,实施一批路口渠化改造,建设奥运冰雪中心等6个“鹿城客厅”。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加强生活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建立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统筹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深化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建成智慧城市大脑,加快建立“街长制”等长效举措,深入开展文明城市综合整治行动,着力改善城市环境,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

5.持之以恒抓好生态环境保护

加快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编制碳达峰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动低碳城市建设,持续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推动冶金渣、尾矿、粉煤灰综合利用和城市矿产等示范基地建设。系统推进生态修复。推行“林草长制”,加强大青山南北麓生态修复与保护,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重点工程30万亩以上,实施草原生态修复工程40万亩以上,严格执行基本草原保护制度,新建3个自治区级绿色矿山。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坚决做好黄河“清四乱”工作,高质量建设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建成小白河防凌应急分洪工程,实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60万亩。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总投资70亿元的环保治理项目100个。加快包钢超低排放改造等项目建设。巩固扩大城中村、城边村清洁取暖改造成果,持续强化汽车尾气、扬尘等污染治理。推动三电厂废水资源化利用等工程建设。新建改造雨污水管网、中水管网17.1公里。

6.全力以赴做好民生保障工作

扎实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力争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2万人以上。探索社会化养老服务模式,在一半以上的社区建成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点。加快推进教育强市建设。新建、改扩建一批中小学和幼儿园,持续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提升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水平,办好特殊教育,规范民办教育。做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和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工作。深入推进健康包头行动。建立疾控长效投入机制,改扩建传染病医院,推动旗县区医院发热门诊建设,积极创建自治区西部区域医疗中心,把更多救急救命的好药纳入医保,推动全民健康和全民健身深度融合,精心打造一批品牌赛事。不断繁荣发展文化事业。通过短视频、网红直播等新型媒介,展现城市新形象,办好大型群众文化活动,排演一批红色精品剧目,为庆祝建党100周年营造良好氛围。持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抓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充分发挥“24小时警局”、12345市长热线等平台作用,有效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完善应急管理体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认真落实《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巩固双拥模范城创建成果。

7.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着力转变工作作风,始终保持清正廉洁,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