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创造幸福的人—内蒙古一机集团原包头福尔公司总经理丁伯洲访谈

丁伯洲:1942年6月出生,汉族,中国共产党党员,196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并留校工作。1968年,为支援祖国边疆教育事业来到内蒙古,历任内蒙古一机集团原教育处处长、工学院副院长、一机福尔公司总经理、一机厂工会副主席。现退休,返聘为一机集团网球中心主任。

改革开放潮起云涌。坐落在黄河之滨的一机集团包头福尔公司,这条昔日曾辉煌的老舟,也荡起了时代的风帆,挺立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最初的潮头,为内蒙古一机集团辅助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在内蒙古一机集团军工资产整体包装上市,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极大提升,各项业务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不会忘记当年为企业辅助产业的建立奋勇开拓的先行者,为此,我们专访了这一事业航船的掌舵人丁伯洲。

20 世纪一机厂职工大学的英语课

记者:

据我了解,包头福尔公司是原来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厂附属

工厂二厂,那时这个所谓的工厂主要是为企业搞一些农副产品、少部分工业产品和福利事业的,您能给我们谈一谈那时工厂职能 转换的情况吗?

丁伯洲:

好的。其实这个附属二厂最早叫农牧办。20世纪60—80年代,社会农副产品供应匮乏,工厂为解决职工的副食品供给和部分职工家属的就业问题,成立了这样一个集体性质的劳动单位,主要负责蔬菜、奶业、鸡鸭蛋等副食品的种植、养殖、生产、供给,兼顾的业务还有为工厂主业服务配套的几个工业原材料和毛坯加工车间。到90年代之后,社会上的农副产品极大丰富起来,而工厂在改革发展中新开发的产品越来越多,规模也不断壮大,需要集中企业内部资源支持工厂的发展,于是农牧办就及时调整产业结构,转换职能,在保留少量传统产业的情况下,大部分人力资源,包括资产,都转移到为一机集团主产品的配套服务上来。在包头市的政策支持下,我们这个农牧办改称为“包头市福尔公司”,再后来才在此基础上改成“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公司附属二厂”。

丁伯洲在工作

记者:

您是哪年到附属二厂或哪年到福尔公司任经理的?

丁伯洲:

我原来是在工厂工学院当领导,搞教育的。1990年2月,工厂党组织调我来到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厂附属二厂,并任命我为厂长。后来,内蒙古一机集团为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剥离辅助产业时,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又将附属二厂改为包头福尔公司,随着企业的调整重组,这时我仍然任福尔公司的经理。

在任期间,我和领导班子成员齐心协力,带领全公司1200名

职工锲而不舍地奋斗,凭着开拓进取的精神,在人生创业的舞台

上演出了一幕幕威武壮观的时代话剧,建起了一座座高大崭新的 厂房,围绕企业的主营业务,为职工福利事业开发了许多新产品, 拓展了新市场,形成了“重点突出,大小互补,形式多样,灵活高效”的产品开发新格局,终于,近20个分公司甩掉了亏损的帽子,

大步流星走向市场。在福尔公司成立的最初时期,3年实现产值3400多万元,创利税150多万元,成为万人企业里第一个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这也使福尔公司广大职工充分分享了公司发展的成果。

记者:

您领导福尔公司创造了惊人的业绩,那么您是怎么由一个体育和教育专家转变为一个企业家的?当时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丁伯洲:

我196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1968年跨入这个国内大型军工企业大门后,在企业的教育处、职工大学、厂工学院教育战线上摸爬滚打了20多个春秋。当我走出厂职工大学副校长的办公室,任内蒙古一机厂附属二厂厂长时,厂里职工和干部的眼光全部聚焦在我的身上,我明白,人家对我这个“外行”不放心啊,这里有担心,这里有疑虑,这里有期盼,当然这里也有厚望,就看我的实际工作了。那天,一个残酷的数字摆在我的面前:企业财务报表显示,这年潜亏68万元。企业没有饭吃,职工手里没有钱,怎么办?这是我当时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我陷入了沉思……

我意识到,我经营了一个难以起死回生的企业,但是我相信“真正有作为的企业家都愿意开垦处女地”的感觉。于是,凭着多年培养起来的坚强意志和胆识,我提出了“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狠抓三个第一”的经营指导思想,率先在公司范围内实行了工效挂钩的经营承包责任制,公司干部和职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这时我欣慰地看到,我们制定的一系列改革方针和措施,使这块沉默多年的大地汹涌起来了。

记者:

您认为在您领导福尔公司干部职工进行市场化改革过程中,获得的第一个改革成果是什么?具有好的经济效益的项目有哪几项?也就是说,挖的第一桶金是什么?

丁伯洲:

信息就是金钱。当我们了解到工厂每年要支出36万元将部分用过的型砂送到伊克昭盟达拉特旗水洗砂场清洗再回收利用时,我立即带领一班人到伊克昭盟实地考察。于是,日产80吨的洗砂生产线建成了,减少了资金外流,为我国军工企业废砂综合利用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第一个项目成功了,人们的心底掀起了阵阵波澜,为我们包头福尔公司冲出困境而激动和骄傲,也为包头福尔公司再攻难关增添了信心和力量。

第一步迈开了,第一桶金挖到了,但公司里还有众多背着包袱过日子的企业等待着我们去“切脉会诊”。机械厂是公司的一个下属企业,多年来没有一个市场定型产品,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四处奔波,为他们捕捉信息,寻觅项目,于是,人造水晶石研制成功了。从安装、调试到样品,我都盯在现场,出成品的那天,当我凝视着光亮如镜的人造水晶石被大吊 车吊出来时,我的双眼湿润了……如今,人造水晶石已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

我还把开发的目光投放到国际市场的开拓上。我们和香港达纳升公司合资引进了西班牙集装箱平板拖车制造技术,生产大吨位翻斗车,成为内蒙古一机集团当时第一个中外合资项目。

在包头福尔公司的发展史上,永远记录着这样一组惊人的数字:1992年与1989年相比,固定资产增值310万元,产值和利润分别增长1倍和2倍,人均收入增长近1倍。

关于我和塑料大棚的事还有一个故事。那是一个漆黑的雨夜,厚厚的密云把整个天空掩盖得连口气都喘不过来,狂风夹着豆粒大的雨点摔打在地上。刚刚入睡的我急忙翻身披上雨衣冲出了家门,消失在浓浓的雨雾中。当我赶到塑料大棚时,有的大棚上的塑料布和草帘已被掀起,刚出土的菜苗在风雨中抖动着弱小的身躯,我急忙找来塑料布和草帘,把吹破的地方堵住……就这样,我整整忙碌了一夜。

20 世纪 60 年代一机厂家属工厂的女工在工作

采访手记:

在内蒙古一机集团福尔公司蔬菜队温暖如春的塑料大棚里,记者看到了这位虽退休多年但仍为一机集团职工的后勤保障鞠躬尽瘁的领头人。

塑料大棚里有他的身影,玉米地里有他的身影,建筑工地有他的身影……知道丁伯洲的职工都亲切地夸赞他是创造幸福的人。(记者:王艺蓉、申润枝)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