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日根
近年来,青山区青山路街道充分挖掘片区资源,结合各社区居民构成及地域特点,不断丰富夜市经济形式。针对辖区生活困难人员、残疾人、全职妈妈、长期无业人员等特殊待业群体,因人设岗举办“创业集市”;针对周边无大型超市,居民日常生活采购不便利的社区,定期开设“惠农便民集市”,鼓励小区低收入务工人员自主经营,创收的同时也方便了邻里。耀香兴古法食品坊、李妈妈的手工制品摊位、萍姐的理发店、桂英的服装店,这些看似零散的经济单元,实则是城市毛细血管中最活跃的细胞。
纵观全国,“社区夜市”正在成为最富生命力的城市景观,它不仅延续着古老的市井传统,更在钢筋楼宇间编织着温暖的人情网络。
北京五道口夜市中,操着各地方言的摊主们会记住常客的口味偏好;成都玉林夜市的糖油果子摊前,总有三代同堂的家庭共享甜蜜;广州员村夜市的煲仔饭摊位,成了外来务工者交流求职信息的驿站。这些流动的市集空间打破了现代社区的物理隔阂,让渐行渐远的城市居民重新找回“远亲不如近邻”的情感联结。社会学调研显示,经常逛夜市的社区居民,其社区归属感比平均值高出37%,73%的居民认为社区夜市增强了邻里互动,而这种情感联结恰恰是社区和谐的基础。
不同于购物中心程式化的消费场景,也不似网红街区被流量绑架的商业表演,社区夜市始终保持着野生而蓬勃的生长姿态。这里没有冰冷的自动收银系统,有的是邻里间的亲切问候;这里不存在精心设计的品牌故事,却有买家卖家邻里间家长里短的温暖絮语。正如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所言,“社会的真正进步,往往体现在那些最贴近地面的生活褶皱里”。“社区夜市”这朵绽放在城市褶皱中的花朵,正以其顽强鲜活的生命力,为人间烟火平添了一抹靓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