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婷婷
前不久,由包头市公交运输集团“上新”的定制通勤专线开启试运行。这是继此前开通的城乡专线、大学生游览专线、萌宠巴士后,包头又一条定制公交服务专线。该定制通勤专线由昆区王府井至东河区红星美凯龙,运行里程27公里,暂设置18处站点,比常规公交线路省时20分钟左右,同时票价也是普通公交的5倍。
定制公交区别于面向大众的普通公共交通,以满足特定需求为主,提供更灵活、舒适的服务,适合有明确出行需求的群体。以包头定制通勤专线为例,就是为了在早晚高峰期,提升上班“跑车”一族的出行效率,在原有市内常规公交线路的基础上,为有需求的市民乘客提供更快、更好的出行选择。
这是对部分“高需求”通勤人士的精准服务。包头市区东西狭长,巴彦塔拉大街、建设路、钢铁大街沿线为东河区、九原区、青山区和昆都仑区的主城区、主干道,东西距离远、跨度大,周边居住的人多、出行需求旺盛,沿途很多市民上下班通勤时长动辄一、两个小时。在早晚高峰增添这样一种出行选择,对通勤人士而言,尤其是那些对时间和舒适度有更高需求的乘客而言,既提升了出行效率,又增强了出行体验。
这是公共服务市场化的破题之道。定制公交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创新形态,近年来在我国多个城市快速铺开,包头也不例外。最近一两年,除了以上提到的几条定制服务线路,公交运输集团还在一些节日活动期间临时开通专线,例如今年元宵节,为方便市民前往黄河大集参加文旅活动,临时开通了4条定制直通专线和1条复古铛铛车观光旅游专线。在百姓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的今天,这是包头公交通过细分市场提供差异化服务、探索多元市场化运营模式的大胆尝试,让公共服务在创造更大价值的同时实现自我造血、自我赋能,实现利益最大化。
这是“车轮上”的创新,也为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某种借鉴和思路。当定制公交用市场之手触动日常痛点时,它不仅重塑着市民的出行体验,更昭示着在坚守公共性的底色上,市场的力量可以为民生服务注入新的动能。站在更深远的视角看,定制公交的创新不仅关乎出行效率,更为城市治理更高效、更精准提供了新的思维模式——当城市治理能够像互联网产品一样迭代更新,像商业服务一样注重用户体验,治理者用显微镜观察需求褶皱、用手术刀解剖系统梗阻、用绣花功夫编织服务网络,那么我们身处的将是一个更有韧性、更有温度的城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