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公益电影进公园、进农村
光影流转送文化清风
8月4日,一场雨后,劳动公园内草木清香萦绕。傍晚时分,电影放映区已聚集了不少市民,搬着小马扎,带着孩子,翘首以待。放映员姚师傅正熟练调试设备,准备为市民献上光影之夜。
市民观影。
“张大爷,今天来得早啊!”姚师傅笑着和一位熟面孔打招呼。72岁的市民张德山拎着小马扎坐在前排,手里还攥着把蒲扇:“可不是嘛,昨天群里说今晚放抗美援朝的片子,我特意早点来占个好位置。”张德山家住附近小区,几乎每天都来,“这公益电影好啊,不用花钱,还能看些有意义的片子,比在家刷手机强多了,既能怀旧又能学东西。”
这处热闹的放映点,正是包头市20余个公益电影放映点之一。从城市公园、广场到农村牧区,由市委宣传部组织实施的公益放映活动,覆盖全市546个行政村,正成为连接市民与正能量文化的重要纽带。
包头公益电影肩负着宣传教育的核心使命。影片题材丰富多样,涵盖农村生活、喜剧、抗战、抗美援朝等主旋律内容,以及弘扬尊老爱幼、家庭和睦等正能量的主题。
宣传教育不仅体现在正片内容上。姚师傅介绍,每次放映前,他们还会放映科普短片,内容涉及电器安全、健康知识、科技产品介绍以及社会美德倡导等,旨在多维度传递正向价值。
“我们的放映工作经过了周密安排,以半个月为周期统筹制定计划。市区夏季放映期主要集中在5月下旬至9月上旬;而针对土右旗、固阳县、达茂旗、白云鄂博矿区等旗县区的农村及偏远地区,放映活动会延伸至9月后,确保更广泛的文化覆盖。”姚师傅说,“作为公益项目,放映全程免费向公众开放。为方便市民及时获取放映信息,放映队还建立了微信群,用于发布影片预告。”
“在这儿干了四年,看到大家搬着小板凳来看电影,就觉得再辛苦也值得。”姚师傅感慨道,能为家乡父老提供精神滋养,是这份工作最大的意义。夜幕下,从城市公园到乡村牧区,放映队坚守初心,用流转的光影串联起市民的文化生活,让主旋律与正能量在潜移默化中浸润心田,持续为包头市的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温暖力量。
(文/图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曹瑾)
(编辑:吴存德;校对:霍晓霞;一读:张飞;一审:张燕青;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