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订单忙 增收好“钱”景
来源:包融媒   2025-08-06


眼下,石拐区厂汉沟村的150余亩高粱田正长势喜人,绿油油的叶子铺满田间地头,也映衬着村民们的笑脸。这片曾经的撂荒地,如今成了乡村振兴的“聚宝盆”,源于村企合作的高粱订单种植项目。

高粱长势喜人。


“以前这片地旱得厉害,种啥啥不成,只能荒着。现在不一样了,管网铺到了地头,蓄水池像明珠一样串在田间,高粱喝足了水,长得比往年好太多!”正在田间查看高粱长势的村民王建国手里的镰刀擦得锃亮,他笑着说,“昭君酒业的技术员每周都来指导,从播种到施肥全按科学方法来,还签了保底收购协议,咱就等着丰收挣钱了!”

厂汉沟村党支部书记赵志宏介绍,过去村里农业基础薄弱,土地零散、水利设施落后,不少地块常年撂荒。“这几年我们一直琢磨着盘活土地资源,先后试种过玉米、土豆,但收益都一般。直到去年和昭君酒业对接,才定下了高粱种植这条路。”他指着田间的灌溉系统说,“镇上帮我们争取了专项资金,不仅平整了土地、改良了土壤,还新建了整套灌溉设施,这才让荒地变良田有了底气。”

据了解,该项目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由昭君酒业提供优质种子和全程技术指导,合作社负责统一组织种植,农户分户管理。“我们和农户签订的协议里,保底收购价参考市场价格,实际收购价将略高于市场价,彻底打消大家的后顾之忧。”昭君酒业负责人刘春江告诉记者,首批高粱预计亩产可达1200斤以上,按当前价格算,每亩能为农户增收近千元。

项目落地不仅让土地“活”了起来,更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村集体通过土地流转每年增收10万余元,还有10余名村民在田间务工,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以前在外打工顾不上家,现在在村里种地、干活,每月能挣4000多元,还能照顾老人孩子,这日子踏实。”村民刘桂兰一边给高粱除草一边说。

近年来,厂汉沟村始终以农业为根基,持续探索特色种植之路。从零散种植到规模经营,从传统作物到特色经济作物,一步步夯实农业基础,为乡村振兴筑牢“压舱石”。此次高粱种植项目的成功,正是村里多年来深耕农业的成果体现。

据介绍,下一步,厂汉沟村将持续深耕高粱产业,计划扩建300多亩标准化种植基地,通过统一品种、统一管理实现规模化经营,让“红高粱”成为村里的标志性产业;同步筹建小型高粱酒坊,引入传统酿造工艺,将新鲜高粱转化为香醇美酒,推动产业链从“田间”延伸至“车间”,让农产品附加值提升看得见、摸得着;更将以“高粱文化”为纽带,融合乡村旅游资源,打造集种植体验、酒坊观光、民俗展示于一体的农旅综合体,让土地不仅产粮食,更能“产风景”“生效益”。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刘晓婷;通讯员:赵佳瑶;图/通讯员:赵佳瑶

(编辑:吴存德;校对:霍晓霞;一读:张飞;一审:张燕青;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

包融媒下载引导图(横)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包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472-2518515)

请先登录 后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