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关注 | 外摆经济 烟火气里的智慧与温度
2025-08-14

微信图片_2025-08-14_112500_448

外摆经济 烟火气里的智慧与温度

肉松面包、广式烧鹅、凉拌菜、小龙虾、寿司……夏季的夜晚尚未降临,茂业万豪酒店的外摆区内,各类美食已整齐陈列,食品价格一目了然。下午五点刚过,这里就排起了队伍,工作人员热情招呼着,几款热销品很快被一抢而空。

不必拘泥于酒店的用餐流程,买上几款美食坐在外摆区,吹着晚风,赏着夜景,看着过往人群,三五好友、家人围坐在一起,一天的疲惫很快得以缓解。“面包真不错,价格还实惠”“要不要再尝尝烧鹅?看着还不错……”人群中不时传出这样的议论声。


01
从“玻璃门内”到“市井街头”


“我们五楼中餐厅主打粤菜、川菜和本地菜,现在特意把广式烧鹅等菜品做成小份装,就是想让市民不用走进酒店,也能尝到地道广式风味。”茂业万豪酒店餐饮部经理王兆来一边招呼顾客,语气里藏着惊喜,“市民还可以坐下来,吹着风看街景聊天。”

在九悦餐饮的外摆区,这种“破界”更为彻底。盛夏的傍晚,店门口早早摆好摊位,各种卤味食品、炸鸡柳、油饼包子……一排排招牌菜品整齐排列,琳琅满目、香气四溢,路过的居民纷纷驻足挑选,工作人员一一将菜品分装入盒,嬉笑声、叫卖声不绝于耳,热闹非凡。

“很多人觉得品牌餐饮门槛高,其实一家三口花七八十元就能吃好,人均二三十元。”内蒙古九悦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建算起细账,在胖墩肉饼店里,饺子十来块钱一份,点两盘饺子加个凉菜,一家老小能吃得心满意足。更接地气的是,他们把后厨改造成标准化中央厨房,用流动售卖车把现做的卤味、包子等送进12个小区,“就是想走进社区,变成老百姓心里的‘邻家厨房’。”

将“堂食”改为“外摆+流动售卖”,把后厨升级为标准化“中央厨房”,通过流动小车直达小区,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用连锁品牌的品质菜品;酒店则放下身段,将标准化餐品搬到街头,用“平价不平质”的服务,让星级标准融入市井生活。这种“大餐饮+零售”的创新模式,不仅降低了消费者享受品质美食的门槛,又让商家在堂食之外开辟了新的增长曲线。

“以前觉得酒店菜贵,现在18块的开心果巧克力面包、15块的榴莲软欧,下班随手买两个,比甜品店还划算。”消费者王女士说。“价格非常亲民,如果品类再多一些就更好了。”消费者刘先生则希望能品尝到更多种类的菜品。

数据显示,昆区20余家品牌餐饮店集体摆摊后,营业额提升约20%,印证了外摆经济从“补充业态”成长为“增长引擎”的潜力。


02
刚柔并济守护烟火温度


品牌餐饮“摆摊”受热捧的背后,藏着城市治理的精细考量。外摆不是简单的“放开”,而是要在活力与秩序间找到平衡。

近年来,随着消费场景的不断升级,食客们不再单纯讲究“吃香喝辣”,对环境卫生、菜品花色、配套服务等都有了更精致的追求。顺着这股迎潮而起的烟火味,刚刚兴起的外摆经济在提振消费的同时,也考验着城市治理的智慧。比如,菜品上推陈出新,满足人们对美食的更多想象;环境上改造升级,干净整洁的陈列柜里,食品安全与卫生至关重要;管理上有序规范,往日嘈杂凌乱的街市摇身一变成为“餐饮外摆区”,每道菜都明码标价,让消费者吃得更放心、更安心、更省心。

中央厨房统一制作、流动车即时配送,连锁品牌的标准化优势充分释放,既保证了品质,又降低了成本——这正是外摆经济能“平价不平质”的关键。今年以来,为进一步提振和激发消费市场潜能,昆区商务局立足实际、积极探索,鼓励各大型商场、酒店、特色餐饮企业在门前利用集装箱、花车摊位、帐篷等形式设置外摆市集,以良心品质、实惠价格、地道口味为市民提供更加多样的选择和便利的服务,也为整座城市增添了浓郁的烟火气。

昆区“刚柔并济”的治理逻辑具有借鉴意义:一方面确定刚性约束,对食品安全、外摆时间、环境卫生等提出严格要求,特别对油烟噪音扰民等现象严格管理;另一方面实现柔性支持,优化外摆审批流程,在不占道经营的情况下,对于外摆的形式、创意、场景采取开放包容的态度,精细化的治理手段,让城市管理和民生需求交织出热闹和谐的生活乐章。就像星级酒店放下身段却不降低标准,治理的温度正体现在“放开”的尺度里,既加速了烟火气回归,也让城市夜经济日渐丰富。


03
“绣花功夫”激活消费春水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走在街头,外摆的餐饮店外:花店把绿植摆到路边,奶茶店设起露天座位,面包店有了夜市摊……这些延伸的服务半径,不仅让消费更便利,更让城市充满生活气息。

聚焦市民“高质量、多元化、有内涵”的需求,推出更多有温度的消费新场景,让烟火气与文明风共生共荣,让消费活力成为城市发展的持久动能,激发城市活力,动态平衡好文明风与烟火气,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

从效能革命到“最多跑一次”,再到数字化改革,当下的营商环境,已不再简单停留在解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或“只微笑不办事”的“推绕拖”阶段,而是围绕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条,用“绣花功夫”提供精准服务,为经济活力的释放创造肥沃土壤。

“七月初我们递交的申请,很快就有了回信,大约七月中旬就开始外摆。”何建表示,在外摆过程中,他们严格按照食品安全、卫生等相关要求,保证品质。

“今年以来,多家大型餐饮企业主动申请餐饮外摆,我们和市场、城市执法等部门综合考虑,对提交申请的企业进行审核把关后,准许其经营。”昆区商务局副局长曾燕表示,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外摆经济带来的效果确实不错。

营商环境就像空气、水一样重要,只有“营”在当下,方能赢得未来。当前,我市已入围第二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让越来越多的居民切实感受到“出门一刻钟,生活万事通”的便利与温暖,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的便利化、标准化、智慧化水平显著提升,这需要不断创新消费场景,提供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体验。

当外摆区域在规范中透着生机,当油烟噪音的困扰消弭于细致管理,当消费者拎着饭菜展露舒心笑容,用绣花功夫调配每一寸空间活力,烟火气与文明度便不再是单选题。有序放开摊位外摆,需要政府加强管理、商家规范自律、市民监督共建,各方协同发力,才能让摊位外摆真正健康成长,为城市美好生活加分。

毕竟,一座城市的温度,不仅藏在升腾的烟火气里,更写在治理的智慧与服务的贴心之中。当外摆区的灯光照亮夜空,当市民的笑声融入晚风,我们读到的,是对美好生活最朴素的追求,也是一座城市高质量发展最生动的注脚。



锐 评

让外摆经济既燃烟火气又显文明范儿

李春燕

一碗热卤、半只烧鹅、几样小食,外摆区的烟火气里,藏着城市最生动的民生图景。从星级酒店放下身段把粤式风味摆上街头,到连锁餐饮变身为社区“邻家厨房”,外摆经济的兴起,不仅是消费场景的创新,更折射出市场活力与治理智慧的双向奔赴。

外摆不是简单的“摆摊”,而是一场精准的供需对接。商家用“小份装”“平价化”打破消费门槛,让品质美食走进市井;城市治理则以“刚柔并济”划出边界——刚性约束守住食品安全、环境卫生的底线,柔性服务为创意场景留足空间。这种平衡,让烟火气不因无序而消散,文明范儿不因规范而僵化。

数据里藏着答案:20余家餐饮店外摆后营业额提升约20%,印证了“放开”与“管好”的辩证法。当审批流程更顺畅,当流动餐车与社区需求精准匹配,外摆经济便从“补充业态”成长为激活消费的“新引擎”。

说到底,外摆经济的温度,在于让市民在晚风里尝到实惠,让商家在创新中找到新机,让城市在规范中更有活力。这股升腾的烟火气,正是高质量发展最鲜活的注脚。

图片


(策划:张建芳、周旭;文/记者:李春燕;图/通讯员:冯雪)

(编辑:草脑日;校对:霍晓霞;一读:黄韵;一审:张燕青;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


catch_67ef19a391a0b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包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472-2518515)

请先登录 后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