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十四五” | 兴水利民,这是一份兼具“硬核数据”与“民生温度”的答卷
来源:包融媒   2025-11-15


81992ace40414f5099f7b47f84aa7db5



土右旗美岱水厂岸绿景美。

“十四五”期间,面对严峻的“水账”难题,土右旗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为笔,在136万亩灌溉区、108公里黄河岸线上,书写了一份兼具“硬核数据”与“民生温度”的兴水利民答卷

地处包头市东部的土右旗,年均降水量346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100毫米,水资源供需矛盾显著。“十四五”期间,面对这笔严峻的“水账”难题,土右旗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为笔,在136万亩灌溉区、108公里黄河岸线上,书写了一份兼具“硬核数据”与“民生温度”的兴水利民答卷。

精打“节水账”

从“大水漫灌”到“智慧滴灌”

在土右旗,农业是用水大户,占比高达95%。如何破解“水少地多”的矛盾?土右旗的答案是:机制、工程、科技三轮驱动,系统发力。

在机制方面,土右旗推行“水权改革+精准补贴”组合拳。制定出台《土右旗黄河灌区农业用水水权改革实施方案》,将2.5556亿立方米的黄河水指标精细分解到取用水基本用户,并创新性地配套了“精准补贴”与“节水奖励”政策。“十四五”以来,累计发放节水奖励资金1040万元,让节水户得实惠,激发全民节水的内生动力。在工程层面,全旗高标准推进2.19万亩膜下滴灌高效节水改造工程,使每一寸土地都能“喝饱”却“不浪费”。在科技赋能上,382台农业灌溉智能流量设备“上岗”,实现了从取水到田间的全程精准计量。

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全旗用水总量均未超过包头市下达的总量控制指标,2024年237万立方米再生水成为工业冷却、城市绿化的“新水源”,利用率达31.5%,实现了从“大水漫灌”到“智慧节水”的转变。

算好“生态账”

从“超采治理”到“河湖焕新”

作为包头市浅层地下水超采区治理重点区域,土右旗通过“工程置换+智能监测+自备井封停”三措并举,累计压减地下水409.54万立方米,封停自备井24眼,美岱水厂与水涧沟引水工程合计置换地下水220.52万立方米,超采区治理成效显著。

治水,更要护水。土右旗全面强化河湖生态管护,推行“人工+无人机”的巡河模式,乡镇级河湖长累计开展巡河3500余次,清理各类河道垃圾4000余吨,整改“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河湖“四乱”问题600余处。黄河滩区禁种面积从1.69万亩扩至3.82万亩,2025年完成100公里禁种线界桩设置,未出现大面积违规种植情况。如今,185个河湖碍洪图斑逐步销号,河湖水质持续改善,曾经的“脏乱差”变身“水清岸绿”的生态廊道。

筑牢“安全账”

从“被动防汛”到“智慧防御”

水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存发展的基础性问题。五年来,土右旗实现黄河安全开封河率100%,未发生一起凌汛灾害,这背后是日益完善的水利防御体系在提供坚强支撑:每年2月下旬起开展24小时值班和沿河四个哨所的巡堤查险工作,严密监控,及时收集上报冰情、水情;定期开展汛前隐患排查,完成新河口、康换营、周四和营、五犋牛、温布壕等险工抢险维修任务,并大力推进五当沟河道清淤及堤防加固工程,防洪标准稳步提升。

同时,高效发挥山洪灾害预警系统作用,对全旗40处预警广播站及时维修养护,通过预警平台提前传递雨情、汛情,为防汛指挥部提供数据支撑,实现山洪灾害防御“零伤亡”,为百姓筑起坚实的“安全屏障”。

做实“民生账”

从“喝上水”到“喝好水”

“十四五”期间,土右旗持续推进农村饮水工程建设,让群众实现从“喝上水”向“喝好水”转变。

2025年,土右旗投入64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维修养护工程,通过新设消毒设备、净水设备、变频设备和维修漏损管网,让2.3万农村群众喝上了更加安全、稳定的“放心水”。

为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问题,投资1亿元推进小型引调水工程,铺设东、西线农村供水互联互通管网105公里,新建86口设备井,安装水表7000余块。日供水量2.5万立方米的美岱水厂,解决了12万人、127.5万牲畜的饮水安全问题。2024年率先完成“3个10”示范创建,其农村牧区供水高质量发展的成功经验在自治区农村牧区供水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进行交流推广,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据统计,“十四五”期间,土右旗累计争取上级资金30078.9万元。面向未来,土右旗已提前谋划“十五五”水安全保障蓝图,拟申报涵盖防洪体系建设、灌溉体系提升、排水体系建设、基础设施管理体系建设等21个项目,总投资规模约35.47亿元,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积蓄源源不断的“水动力”。

从节水增效到生态修复,从防洪保安到民生改善,土右旗用实干让“水脉”滋养“地脉”连通“人脉”。站在“十四五”收官的节点上,这幅“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画卷,正在土默川大地上徐徐展开。


记者:岳宇乐;通讯员:杨鑫蕊;编辑:霍晓霞;校对:吴存德;一读:张飞;一审:张燕青;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

新媒体引导图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包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472-2518515)

请先登录 后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