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达茂旗赛马“村超”来袭 多业态融合点燃草原狂欢
2025-05-01



51日,达茂旗春季那达慕暨赛马村超联赛在万众期待中拉开帷幕,以“马”为媒,融合体育竞技、文化展演、沉浸式体验于一体,为游客打造了一场兼具民族特色与时代活力的文旅盛宴。此次活动为期3天,通过精心策划的赛事、演出及互动项目,全方位展示达茂旗深厚的马文化底蕴与草原风情,吸引了来自各地的游客与当地群众共赴盛会。


开幕式上,41人组成的“华筝公主”骑行方队和24人组成的吊马师方队惊艳亮相,前三排骑手身着骑兵盔甲,后队身着民族特色服饰,再现草原骑兵的飒爽英姿。


28对模特组成的民族服饰走秀成为焦点,首次全方位展示蒙古族28个部落的特色服饰,从华丽的礼服到实用的游牧服饰,每一套都承载着民族历史与技艺,让观众领略到蒙古族服饰文化的多元与精美。


image.pngDSC01556-oi3613225283.jpg


此外,石宝镇、乌克忽洞镇等乡镇的啦啦队带来活力表演,与乌兰牧骑的歌舞节目交相辉映,为赛事间隙增添热烈氛围。



作为活动核心亮点,赛马赛事以“分级竞技、全民参与”为特色,设置速度马、走马等多个项目,赛程涵盖3200米、4800米等不同距离,共有75匹马报名参赛,其中1.4米以下走马3200米项目报名24匹,1.4米以上速度马3200米项目报名22匹,赛事规模创新高。首日开赛即迎来高潮,骑手与骏马在草原赛道上驰骋,蹄声轰鸣,观众欢呼声此起彼伏。除赛马外,活动还组织了老炮儿元老杯8人制足球邀请赛,6支队伍将在3天内展开15场激烈对决;搏克七人制点将式团体赛也同步进行,21场力量与技巧的较量,尽显蒙古族传统体育的魅力。


DSC01618-oi3613234262.jpgDSC01528-oi3613136333.jpgDSC01504 拷贝.jpg


此次活动特别设计了丰富的沉浸式体验项目,让游客深度感受草原生活与马文化。趣味游戏区人气爆棚,沙嘎赛马、手机摇一摇赛马、小马宝莉打卡、“马到成功”拔河挑战赛等互动项目,将竞技性与娱乐性结合,大人小孩纷纷参与,现场笑声不断。每日下午的骑兵连马术表演与马球表演更是备受追捧,骑手们精湛的技艺展现了人与马的默契配合,让游客近距离感受马文化的魅力。



活动外场同样值得关注,除了常规设置达茂特色美食品鉴区外,特别设置了商贸娱乐区汇聚农机农资展示、商品车车展、低空经济体验、文创产品售卖及蒙医坐诊等,兼顾实用性与趣味性吸引了大量游客驻足、体验



内场则以休闲体验为主,主席台前蒙古包与天幕搭建的休闲区为游客提供休憩空间赛道中间的蒙古包内,草原生活体验、旅拍、骑乘、射箭、名马展示等项目全天候开放,游客可亲身感受游牧生活的独特韵味。



从鄂尔多斯达拉特旗专门赶来观看赛马“村超”的杨萱是第一次来达茂,虽然开了三个多小时车才到达,但她感觉不虚此行。今天的赛事非常精彩,尤其是赛马最后冲线的时刻,看着让人心潮澎湃。而且今天除了比赛之外,现场还有很多美食品鉴以及沉浸式体验的项目,感觉这个活动办得非常好。杨萱说,以后有机会还会带朋友来达茂观看赛马“村超”。


DSC01730-oi3613372221.jpg
DSC01715-oi3613367634.jpg
image.png


五一长假期间,达茂旗将举办两场赛马“村超”常规赛共近20场比赛,五一当天的赛马“村超”公开赛吸引了全国各地近200匹赛马参赛,年龄最大的赛马选手73岁,年龄最小的仅8岁。



达茂旗是全区马匹存栏量最多的县域,目前有马近8万匹,我们通过春季那达慕暨赛马‘村超’,围绕马产业的上下游、左右链动脑筋、下功夫,将马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全力打造‘文体农旅商’五位一体的融合消费场景,通过赛事让大家沉浸式感受草原文化北疆文化。达茂旗文体旅游广电局局长李杨介绍,此次赛事除了传统的搏克、赛马、射箭等项目外,开展了一系列升级体验项目,如增加了草垛拳击等年轻消费者喜欢的项目,同时各苏木乡镇也在现场带来了最好的奶制品及农畜产品,让观众不仅可以看精彩的比赛,还能品尝到最正宗的达茂美食



此次达茂旗赛马村超活动,既是对传统那达慕文化的创新传承,也是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实践。通过“体育+文化+旅游”的多元模式,向外界展示了北疆草原的独特魅力,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区域经济与文化发展注入新活力。据悉,活动将持续至53日,后续还将有更多精彩赛事与体验项目轮番上演,诚邀各地游客共赴达茂,感受“马背上的诗意与远方”。


往期推荐
01
“五一”来达茂旗看赛马、观演出、玩游戏,五十多场活动“超”有料
02

五一“趣”哪玩?达茂全流程攻略带你畅玩五一

03

踏春行 热潮涌 达茂旗项目建设满弓劲发


编辑: 李亚强 额尔合木图 敖特根 责任编辑: 张睿欣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包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472-2518515)

请先登录 后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