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下旬暴雨连降,加之上游水库泄洪,土右旗苏波盖乡面临着严峻的防汛形势。
“小周,你回来了!”当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堤坝上时,正在巡堤的王大法村村民高荣忍不住喊了出来。
村民口中的“小周”,正是土右旗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周建军。三十多年前,他是初到苏波盖乡的“小周”,在这里工作生活了32年,是乡里人人熟悉的“老书记”。直到四年前,才因工作调动离开。
如今,在这危急时刻,他仍是那个“放心不下乡亲们的小周”。
周建军和村干部计算堤坝加固高度。
岗位变了,工作地点换了,但周建军守护苏波盖乡的初心却从未改变。面对汛情,他主动请缨,回到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一回到苏波盖乡,他连饭都没有顾上吃,就要到堤坝上看看。白天,他带着乡村干部蹚着泥水排查隐患,指挥堤坝加固作业;夜晚,他守在防汛值班点,和乡村干部一起分析水情;凌晨,他拿着手电筒巡视堤坝,查看着水位变化。
村民们都说:“周书记回来了,我们就有了主心骨!”一次次排查、一次次巡视,周建军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在抢险的危急时刻,双鬓已染白的周建军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新村堤坝决口,他冒着暴雨冲向洪水最汹涌的地方,沙哑着嗓子指挥:“先打桩固基,沙袋跟着补!”打桩、装袋……在他的调度下,抢险队伍忙而有序,短短数小时就堵住了堤坝决口。洪水被成功拦截后,村民们便围拢过来,纷纷竖起大拇指:“还得是小周!”这声脱口而出的赞叹,恰是周建军“豁得出、顶得上”担当的最美回响。
作为科班出身的水利人,周建军凭借专业素养和对苏波盖乡情况的了解,创新提出了“分段防守+重点加固”科学防汛方案。
说干就干!他带领乡村干部打点测量,精确计算出了堤坝加固高度。洪水过境时,苏波盖乡仅用12小时就抢建起了一道宽5米、高4米、长度10公里的“防洪长城”。坚固的“防洪长城”将洪水逼退,新村、石老丈村、油房营村等700余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以保障。
在周建军的带动下,苏波盖乡干群拧成一股绳,完成堤坝加固31.4公里,处置各类隐患300多个,安全快速转移群众744人……
风雨里,被乡亲们唤作“小周”的身影,仍在堤坝上不停忙碌。他脚下的泥痕未干,手中的工具不停,以实干默默诠释着一名党员干部的政治本色、担当情怀与专业底气。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岳宇乐;通讯员:马媛;图/通讯员:马媛)
(编辑:吴存德;校对:霍晓霞;一读:张飞;一审:张燕青;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