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包头新闻

【文明包头】蒙古马 耕耘群山间

白云鄂博,蒙古语意为“富饶的神山”。白云鄂博矿区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大型铁、铌、稀土等多种金属共生矿床,稀土储量世界第一,铌储量世界第二。丰富的矿产资源让白云鄂博拥有“世界稀土之都”的美誉,是包钢集团钢铁、稀土产业的发祥地和“大粮仓”。

“我们像草原上的神马,奔驰在草原上……”像《草原晨曲》唱的那样,在铁矿职工当中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终日与大山为伴,与酷暑严寒为伍,用生动的生产实践传承“坚韧不拔,超越自我”的包钢精神,他们就是白云鄂博铁矿采矿作业部技术组。

●坚韧不拔 践行蒙古马精神

该技术组有12名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党员8名,团员3名,35岁以下青年职工有8人。技术组负责东、主采场穿孔、爆破、采装、排土、边坡清扫、边坡监测以及边坡危险预警预报的现场技术管理,参与采矿工程现场规划与设计,监督检查采矿各工序现场施工组织及施工质量,负责全作业部的科研技改和新技术应用等基础管理工作。他们就像一根无形的长线,将采矿工艺有序地串联在一起,是露天采矿的“神经中枢”。

白云鄂博距包头市区150公里,冬季气温零下30度以下,曾经有五月、十月飞雪的记录。垂直深度274米的矿坑内没有休息室,全天候室外作业,冻伤手脚、耳朵是常事,也正是这严寒与风沙,锻造出年轻人的坚强意志。

冬季炮孔内积水易结冰,年轻人们与时间赛跑,快速准确的测量,一次次提拉计数,测绳带着冰水将小伙子们的棉手套与手冻在一起。回到休息室,老师傅王胜平二话不说把棉袄解开用身体为他们暖手。王云的手被紧紧裹在温暖的棉袄里,他说那时候来矿上时间不长不好意思哭,硬是把感动的泪水忍了回去。

●超越自我 践行工匠精神

技术组8个年轻人中,7个大学本科毕业,1个研究生学历,学成之后一心扎根矿山,严酷的环境、严苛的工作,锻造了他们严细认真、高效务实的工匠精神。

技术组每天要下到采场布置工作,370多吨的电铲在身边不足5米处挖掘,机器的传动声、钢与石的撞击声惊天动地。但无论是几十吨的爆破还是一百多吨的爆破,他们都深入现场勘查,在耳边大声交流认真讨论,确保制定出最安全、最合理的方案。

计划、审药、做指令、批炮,每一项工作都有一套严格的程序,生产和安全是矿山的两条生命线,“两个没谁都不行,两个我们都必保!”。

年轻人们发挥专业特长,在总结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提出解决措施。2017年,他们共发表学术论文16篇,省级论文5篇,国家级论文11篇。在“讲理想、比贡献”活动中,获得包钢先进集体贡献奖、矿山区域集体二等奖、获得矿级个人一等奖、集体二等奖。

岁月不居,天道酬勤。他们提出3项降本增效项目产生经济效益163万元;提出自主改善项目30项,上报铁矿员工自主改善18项,有8项获奖。其中一项获得包钢科研技改一等奖。

●坚强团队 培育乐观精神

富饶的资源总深藏于人迹罕至之地,而坚定的意志也总在艰苦中得到磨练。组员张帅读大学时一直觉得爆破“很酷”,但没有料到采矿的现实却“很苦”。2017年,张帅新婚第二天就丢下蜜月中的妻子跑到山上放炮。“自己多承担一些,别人就少干一点”,这已经是这个团队中所有人的默契,自建组以来,采矿作业部技术组60年无人休婚假。

采场风多粉尘大,小伙子们每天都是灰头土脸地回家。“洗下来的土怕堵了下水”,“我在卫生间呆的时间比媳妇化妆的时间都长”,艰苦的工作就这样在笑声中变成了快乐。

“上班乐,天天有事做,有活把活干,无活把书看,精心养生乐天年。”谁能看出这是一位矿山老师傅的诗,谁又能想到长在石缝里的无叶小花能够花开不败?技术组的成员们像铁花一样,傲然正气是他们的姿态,艰苦奋斗是他们的准则,奉献,写满了矿山儿女的人生。(图/格日乐 彭源)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