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奋斗在一线】心中有群众 服务无止境

外人眼中,她是严谨认真、苦干实干的“铁娘子”;家人心中,她是侠骨柔情、多愁善感的“小女子”。

包联驻村3年来,看上去单薄甚至有些柔弱的她,始终以满腔的热情、执著的坚守,克服基层工作中的种种困难,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她就是乌审旗政府信访接待中心社情民意室主任兼工会主席、苏力德苏木蘑菇滩村第一书记刘珍梅。

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刘珍梅被派驻苏力德苏木蘑菇滩村驻村干部。2017年2月至今,因工作实绩突出,她再次被选派到蘑菇滩村任第一书记。

初到蘑菇滩时,村里矛盾纠纷比较突出,村民耕地少,集体产业项目少,基本没有经济收入;加之当时许多村民持观望排外态度,根本不把她这个瘦弱的女子看在眼里,这让刘珍梅着实有些苦恼。

然而凭着不服输的精神和韧劲儿,她走遍了蘑菇滩村的每一个角落,深入全村每一户走访调研,探讨加快发展的意见建议。刘珍梅和村“两委”积极筹措资金,引进项目和技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重点打造“丁香蘑菇”、原生态生猪养殖、饲料加工等特色产业,带领农民增收致富。

3年来,她带领村民建设占地面积5亩的蘑菇培育大棚2个,新建人畜分离集中养殖区3处、农产品晾晒场及烘干厂2处,改良土地、发展现代农牧业,培育种植玉米种子试验田500余亩;新建居民住房154户,危房改造218户。她对照“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坚持因村因地因户精准施策,补齐贫困户发展短板,将全村2014年以来识别的建档立卡巩固扶持户16户52人,通过低保扶持、大病救助、教育扶持、危房改造扶持实现全部脱贫。昔日脏乱差的蘑菇滩村旧貌换新颜,正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方向发展。

“村民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作为第一书记,刘珍梅一心想着如何让村民脱贫,如何引导贫困户发家致富。

蘑菇滩村一社村民闫凤生,曾是村里人见人烦出了名的“刺儿头”。家里有4口人,妻子患有先天慢性病,常年吃药,大儿子在乌审旗第三实验小学上学,二儿子7岁了还没有上幼儿园,全家就靠闫某一人种20多亩地维持。夫妻俩每天来村里的门市部喝酒闲逛甚至打架闹事,没有一点发展的动力和信心。

了解到闫凤生家的详细情况后,刘珍梅积极为其患有慢性病的妻子询医问药,认真制定帮扶措施,多方筹措资金为闫凤生家建设猪棚6间、羊棚6间,对他家的房屋进行粉刷维修,帮助他们树立生活信心。 2017年开春,她再次筹措资金8000多元,为闫凤生家送去两头怀仔的母猪、20只羊、1头牛。备耕之际,她又协调帮扶单位,为闫凤生家送去农用肥、慰问品、资金共计4000多元。在刘珍梅的帮助下,闫凤生家不仅实现稳定脱贫,夫妻两人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如今,闫凤生逢人便说,“要是没有刘珍梅这样的好书记,我们一家不知猴年马月才能富起来。”

刘珍梅常说:“群众的事,就是我自家的事,必须用做好自家事的态度尽力而为,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3年多驻村的日子,她与村干部同吃、同住、同劳动,风雨中走访,雪地里督导,从没有因为困难或私事离开工作岗位。

“小刘对工作充满热情,上进心强,做事认真,以干为实,全心全意住在我们这里,服务在我们这里,难能可贵!”蘑菇滩村党支部书记尚建平说。

因为一份责任与担当,刘珍梅忍受了常年吃饭作息不规律而带来的胃肠不舒服等诸多不适。从幼儿园到小学,她很少有陪女儿的时间,更别说参加家长会了。每次下乡出门的时候,女儿总是说:“妈妈,今天你会来接我放学吗?”孩子纯真急切的眼神,让她不敢迎视!而只要一回家里,女儿就一晚上搂着脖子不放,生怕一觉醒来妈妈又不见了。

“最对不起的就是父母、爱人和孩子!常年下乡,陪伴关心家人太少,多亏了他们的支持!现在,朴实的村民们也都成了我的亲人,他们谁见了,都和我打招呼,都真诚地关心我。”说到这儿,刘珍梅含着眼泪露出了笑容。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如今,刘珍梅继续不辞辛苦地驻守在蘑菇滩,和父老乡亲一起追寻着渐行渐近的小康幸福梦。(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玉琢 实习生 刘生梅)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