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要闻

大营子村瞄准黄芪兴产业

初夏的固阳,习习轻风吹过,仍能感受到阵阵凉意。在固阳县银号镇大营子村委,一场关于正北芪特色产业研讨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研讨会上,关于科技与传统黄芪种植理念产生激烈思想交锋,究竟谁占鳌头,一时难分伯仲。

话要从头说起,去年,市发改委派驻固阳县银号镇大营子驻村第一书记吴子建在进村入户走访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一个30多户的村子见不到几个人影,近半院落杂草丛生、“铁将军”把门。

偶尔见到几个人也是老年人居多,经问询得知,年轻人都抛家舍业进城打工了,一年回村三两次,这些人员大多没文凭,干的活技术含量低,每月收入两三千元左右,除去吃喝房租所剩无几。

“大营子村户籍人口387户1592人,常住人口195户387人,近八成人都出去了,110个贫困户有53户靠吃低保或五保兜底保障,29户靠配备资产和光伏收益。”看着贫困户大多靠政府兜底保障,第一书记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没有稳定的长效产业,脱贫就是纸上谈兵。要上产业就必须因地制宜,发掘当地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让农户尝到甜头,留住外出务工人员。

“大营子村最不缺的是土地,人均耕地12.6亩,何不在土地上做文章?”带着这个疑问,吴子建拜访了车铺自然村黄芪种植大户李英。

听老李讲,黄芪盛产于我国北方,故又名北芪,适宜生长在海拔高度在800米—1300米地域,黄芪耐旱怕涝,坡地土厚为佳。而当地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土壤质地独特,非常适合药材的生长。

2017年老李开始批量种植黄芪,亩产经济效益是普通粮食作物的几倍甚至十几倍,唯一让老李头疼的是自己没文化不识字,人脉资源又少,产的黄芪大多卖给了二道贩子,卖不上好价钱。2018年,他所在的合作社被确定为村集体经济项目后,才依靠“五联五帮”单位——包头市中心医院帮助联系药企销售。

听闻此事,吴子建决定要带着北芪样品进城找“出路”一探究竟,这才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带着黄芪样品,吴子建拜访了包头市远大恒成医药连锁公司总经理骆飞。说明来意后,骆飞当即和驻村第一书记约定来村里普及黄芪种植知识,并强调,只要按照他的方法种植可以签订订单农业,全部包销,且价格比上年度同期上浮百分之二十。

一周后研讨会如期召开,20多位有意愿种植黄芪的村民和前任老村长都来了。

“药材种植是个良心工程,要想形成健康产业,有个好销路,卖个好价钱,必须科学种植、无公害种植。”骆飞详细介绍着种植的方法。

这时老村长董文斌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不施化肥黄芪长不大,没产量,遇到病虫害不打农药,农户就减收,这可怎么办?”

老村长的一席话道出了农户的普遍担忧。“我们今天来科普的目的就是让大家转变追求高产的观念,以质量求生存,不施化肥产量肯定上不去,化验各项指标达标了,价格也就上去了,无公害北芪药材价格肯定成倍翻番。”一番释疑,说到了大家的心坎上,在座的种植户个个连连点头,大家纷纷表示今年要进行黄芪无公害种植。

看到驻村第一书记扶贫的诚心和贫困户企盼的眼神,骆飞一行当即做了个大胆的决定,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村里租地100亩做试验田,进行北芪无害化、绿色化种植,引领村民解放思想,放眼长远,扭转小农观念。他的专业团队也能够经常来村里对黄芪种植户进行义务科学指导,助力农户增收。

而订单农业更是让农民吃上了定心丸。“以前一到种地的时候我就犯愁,因为不知道种啥收成好,实行订单农业后,地还没开始种就已经和远大恒成医药公司签订了种植黄芪协议,还有专业人员提供技术指导,我今年准备种植黄芪30亩,按照承诺的收购价,一亩地稳赚3000元,再也不用为销路和价格犯愁了”羊场村民小组长李和平兴奋地说。

(包头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王舒)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