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包头市九原区:鼓足奋斗精气神 共筑小康新图景

小康源自奋斗,小康点亮生活。“小康生活长啥样儿?”连日来,笔者深入到包头市九原区各地,进企业、走村庄、访家庭,看百姓生活,听老乡心声。

在九原工业园区,项目得到稳步推进的企业家说:“新兴产业让我们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哈业胡同镇永丰村,过上幸福日子的老人说:“这是从前做梦都不敢想的好日子”;在阿嘎如泰苏木,衣食无忧的牧民们发出了“在茶余饭后,享受刺绣、串珠、骑马、射箭的‘精神小康 ’”的感慨……

发展沿黄经济,奔向小康生活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在九原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九原区上下正撸起袖子加油干,用勤劳的双手谱写着一个个动人的小康故事,也描绘着属于自己的小康图景。

新兴产业新技术 小康生活有底气

最近,从九原工业园区传来了好消息。内蒙古浦景聚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的国内首个万吨级聚乙醇酸项目一期工程正式投入试生产,不仅意味着我国在可降解塑料领域实现了新突破,也标志着九原区全力打造的新材料产业又向前迈了一大步。

“一直以来,只有美国和日本可以大批量生产聚乙醇酸,国内需求几乎全部依赖进口。项目投产后,我们就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拥有了自己的话语权。”内蒙古浦景聚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蒙惠说。

据了解,万吨级聚乙醇酸(PGA)项目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降解和生物相容性的合成高分子材料,在使用到一定时间后会逐渐降解,最终变成对人体、动植物和自然环境无害的水和二氧化碳。因此可被广泛用于石油、天然气开采,医用缝合线,骨折固定材料,组织工程支架等医学、农林业、食品包等诸多领域。

新兴产业为小康生活添底气

“一期我们实现1500吨聚乙醇酸生产能力,等二期项目全部建成后,将达到1万吨聚乙醇酸生产规模,届时,将打通从原料合成气到高端可降解材料的产业链,把全产业链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刘蒙惠说。

新产业驱动发展,用创新引领未来。九原区不光有“国内首个”的新兴产业提升发展高度,更有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产值逆势上扬的装备制造企业增强发展动力。

不久前,在企业“创新工作室”的技术攻坚下,内蒙古世星新科技有限公司投资近千万元建成的三条新型阳极钢爪生产线成功试运行。这三条智能化阳极钢爪生产线每条的生产效率都相当于一家普通铸造钢爪企业,年产能超过16000吨。企业通过自主创新研发出新的焊接技术和设备,生产出的钢爪导电性和抗腐蚀性更强,每年能为包铝节约2000万元的电费。科技创新让企业今年非但没有受到疫情影响,反而实现了逆势上扬。今年上半年销售总额突破了1735万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了175%。

九原区的小康之路,是一条转型升级之路,从传统产业到新兴产业,从低端技术到高端制造,一个个新产业和一项项新技术让九原区的工业经济逐浪前行,成为小康路上的硬核增长极,不仅让这条小康之路走的越来越顺畅,也为九原区人民迈向小康增添了坚实底气。

小村子大变样 年年有“鱼”奔小康

夏日的包头黄河景观大道,一侧的黄河水静静流淌,另一侧清一色白墙青瓦的渔家乐安静的矗立,黄河谣的老水车不时发出“吱呀吱呀”的声响,让这里仿佛江南水乡一般。

哈林格尔镇新河村村民刘翔一早就来到黄河边上的鱼塘打鱼,今天中午他的鱼馆又定满了桌,他要早早做准备。“如今来黄河边旅游的人多了。我从每年春天开河一直忙到入冬封河,少说一年也能挣个十大几万,最好的年景能挣30多万呢!”刘翔黝黑的脸上掩饰不住喜悦。

黄河景观大道上的小渔村

作为村里第一个开鱼馆的人,刘祥怎么也没想到15年前还在为家里生计和孩子们的学费发愁的他,如今不仅日子过的富足,还成了村里开办渔家乐的致富带头人。“过去可穷了,我家里还供的2个娃娃,光靠种地根本不行。后来就在黄河岸边搭了一座小帐篷,摆了一张桌子开起了鱼馆。没想到,这个鱼馆竟让我的生活大变样了!”刘祥看着眼前几经翻修后宽敞的鱼馆,十分感慨。

过去,新河村的村民大多以种地为生,仅能解决温饱。2013年,紧挨着新河村的黄河景观大道建成通车,哈林格尔镇开始着手谋划发展乡村沿黄旅游产业。2016年,将文化和旅游元素合二为一的黄河谣民俗文化产业园在黄河景观大道旁建成投运,这让新河村的乡村旅游快速升温。刘祥鱼馆的生意也随之越来越好。在他的带动和村里的支持下,大大小小的鱼馆如雨后春笋般在黄河边涌现出来。为支持他们发展,村里还帮助这些鱼馆进行改造翻新,提升颜值,聚集人气。

新河村党支部书记张喜生介绍,沿黄旅游带动了30多家渔家乐,每家鱼餐馆每年的收入都在5到10万以上。不仅如此,村里的种植业、采摘业和养殖业也得到了带动。“村民们把自家种的蔬菜水果、鸡蛋、鸡肉、羊肉拿到餐馆周围卖,很有市场,收入也可观。”张喜生说。

水产养殖新军“匙吻鲟”养出农民大产业

为了支持乡村沿黄旅游高质量发展,新河村还不断完善污水处理、道路亮化等基础设施,以渔家乐、黄河文化为产业支撑,积极培育乡村绿色采摘、特色餐饮、养生度假等项目,鼓励当地农民积极参与创办经营休闲农家乐,推进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新河村已经由原来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子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渔村”。

如今,刘祥在城里给孩子们买了房、买了车。老两口守着鱼馆,日子越过越有奔头。“现在的生活跟以前简直不能比,我50多岁了,感觉小康生活越来越近了,相当幸福!”

沿黄鱼塘让农民过上年年有“鱼”的好生活

小瓜带来大效益 生活从此“甜蜜蜜”

每天凌晨5点,哈业胡同镇新胜村广恒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西甜瓜交易市场就开始热闹起来,来自周边城市的商贩们早早就来拉瓜了。

“你看我的瓜多好,个头也大,成色也好,你要想买的话就七毛,整车卖。”村民纪美英坐在自家拖拉机上跟商贩讨价。纪美英说,家里种了十多亩黑柳子香瓜,合作社全程帮助育苗、指导种植,销售全包,自己啥心都不用操。她给记者算了算,按照每亩3500元的价格算,10亩香瓜能挣35000多块钱。“从没愁过,从地里摘回来直接来这里,合作社联系大货主来了直接拉走,当天就卖了。我今天的瓜摘了两车,一共8000斤,一车卖到三千四五,今天卖了7000多块呢。”纪美英笑合得不拢嘴。

哈业胡同镇的南瓜丰收啦

新胜村位于九原区最西端,这里降水少、蒸发量大,日照时间长,最适合种瓜果。10年前,广恒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带动村民广泛种植黑柳子香瓜。2016年,合作社采取了错时种植、错峰上市的模式,让香瓜实现了连续半年销售不断档。2019年,合作社引进的“智慧农业”技术,更是提升了香瓜的产量和质量。越来越多的农民跟着黑柳子香瓜受益:种瓜村民数量由10年前的5%增加到如今的85%;香瓜由原来的一年种一茬,上市期仅半个月发展到如今一年种5茬,上市期达半年之久;香瓜产量由10年前的每年30万公斤增加到1800万公斤,产值由每年60多万元增加到1600多万元;农民收益由户均2万元增加到户均11万元;新胜村也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一跃成为2018年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凭“瓜”受益的不仅仅是新胜村的村民,这两天,永丰村的南瓜也迎来了红红火火的大丰收。每天,在卫东南瓜农民专业合作社门前,全国各地来拉南瓜的拖拉机排成长龙。合作社负责人石卫东戴着蓝牙耳机,一刻不停地接听商贩们的电话。“每天最少能装七八个大车,能卖300多吨,每天都得忙到晚上12点多。”石卫东好不容易抽空跟记者说了句话。

近年来,卫东南瓜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探索新品种、新技术、新市场,使产品呈现品质化、多样化和高效化,一步步走出内蒙,走向全国,带动周边农户走上致富之路。如今,合作社南瓜种植面积达4000多亩,年产量达9000多吨,产值达到1100万元。品种由原来单一的日本南瓜发展到短蔓、红宝石、绿宝石等十多个品种,畅销国内多个省市,并在国外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合作社形成了“市场+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不仅解决农产品卖难的问题,而且还具有典型的引路和辐射带动作用。合作社年纯收入达70多万,合作社成员年纯收入比非成员农民纯收入高出22%以上,单南瓜一项合作社成员人均纯收入达5000多元。

如今,哈业胡同镇的村民们说,这些个香甜的小瓜瓜,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甜”了。

民族文旅有特色 织出幸福新生活

这几天,在阿嘎如泰苏木柏树沟嘎查,牧民们期盼已久的民族手工艺制作培训班正开得火热。20多个牧民每天都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串珠、刺绣等民族手工艺制作。“这是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门艺术。学习这门艺术,不光是对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承,也是今后我们的一个致富方向。”柏树沟嘎查妇联主席、民族手工艺制作带头人斯琴图雅说。

民族手工艺制作培训已经应牧民的要求开展了2年,每年牧民们都翘首企盼。培训结束后,每当闲暇之余,牧民们就会聚在一起,有说有笑地缝制银碗袋、鼻烟袋、熏香包、针线包等民族手工艺制品。做得多了,嘎查就鼓励她们通过线下、线上多种渠道销售。因为制作精良、工艺精湛,一放到网上,就被抢购一空。牧民萨日娜去年就凭自己闲暇时间做的手工艺制品挣了5000多块钱呢。“我就爱好做这个,平时没事儿就做。现在吃喝都不愁,没想到爱好还能挣钱,我觉得小康生活就应该是这样,物质和精神都小康。”萨日娜爽朗地笑着,依然没有停下手里的活儿。

牧民们脸上的笑容正是阿嘎如泰苏木柏树沟嘎查如今幸福生活的写照。阿嘎如泰苏木是九原区唯一一个蒙古族聚居区。过去,嘎查牧民一直靠养羊为生,国家实行围封禁牧后,嘎查将牧民土地流转回来,一手发展集体经济,一手谋划新的致富产业。在充分考虑当地地域特色、农牧民的生产特点和生活需求后,苏木决定把发展经济这个“源”同传承民族文化这条“根”相结合,把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推向前。

民族手工艺品成了牧民增收新渠道

在这样的理念下,2019年苏木投资145万元,在柏树沟嘎查建设占地210亩的阿嘎如泰民族文化发展基地,建设包括马舍、赛马场、射箭场、摔跤场以及民族手工艺制作培训展示区等多个功能区,可以实现养马,驯马,马术比赛,摔跤、骑马、射箭的“男儿三艺”培训等多种功能,是集专业马养殖和传承民族传统技能于一体的多功能项目,也是嘎查增收致富的集体经济。目前,项目一期工程马舍和赛马场已经建成,嘎查正在着手准备第一届农牧民赛马运动会。“依托这个基地,充分发挥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魅力,以蒙古马养殖项目为切入点,通过马文化的传播,带动发展马文化旅游产业,这样能极大地调动广大牧民养马、开办牧家乐的积极性,有效增加畜牧业和旅游业的创收能力。”柏树沟嘎查的嘎查长乌拉说。

如今,凭借鑫达金矿、内蒙古阿嘎如泰天然矿泉有限公司和阿嘎如泰民族文化发展基地三大集体经济,柏树沟嘎查的牧民每年人均分红收入至少都在3万元以上。

鲜花着锦共圆梦,全面小康当可期。在通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九原区每个人都有劲头更有奔头。鼓足精气神、提振奋斗力,九原区的小康故事还在续写……(辛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