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 新闻

瞰包头|昆都仑河 :一条河,一座城

昆都仑河,北起阴山,南入黄河,碧波悠悠,流淌上千年,是包头市内最长的黄河支流。如今,河道西岸,包钢生产热火朝天,河道东岸,城区崛起鳞次栉比。

点击观看下方视频

昆都仑河是一条古河,古代被称作石门水,最早记载于《汉书·地理志》,起源于固阳春坤山,自北向南流入黄河,是包头市内最长的黄河支流。河谷两岸有赵长城、秦长城遗址及汉代障城遗址。上世纪五十年代,包钢选址昆河西岸,河东岸建设居民区,昆都仑区因此建成。2007年昆都仑河分两期开始改造,2014年昆都仑河湿地公园建成,自此千年古河昆都仑河重焕生机。

昆河在古代被称做石门水,也叫做“呼延谷”。千年来,昆都仑河一直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孕育了许多动人的传说,也见证了朝代的更迭,历史的兴衰。

点击观看下方视频

自治区文史馆馆员 包头西口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朱丹林:昆都仑河是一条季节河,全长有276公里。它发源于固阳县春坤山地区,一直顺着固阳县流进昆都仑沟,历史上也叫石门谷。从这个石门谷当中流出去,穿过今天的昆都仑区和九原区的一部分,在如今麻池乡的范围内流入黄河。它常年不断的流经这里,所以古代的游牧民族可以通过这条沟一直到阴山以南游牧。在2000多年前,这条路是用一个匈奴部落的名字命名的,就是呼延谷。到5世纪的时候,郦道元来这以后把这命名为石门,所以这条水也叫石门水。

石门山,也就是昆都仑水库依凭的大山瓦窑坝,它是大青山的一处山脊,南北都比较平缓。由于数百万年的风吹雨刷,山脊被切穿了,河流穿越其间。两岸山峰高耸峥嵘,俨如石门,因此得名。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写道:“河水又东流,石门水南注之。水出石门山,地理志曰,北出石门障,即此山也。

朱丹林:我们这里叫昆都仑,实际是到了清代,康熙在征葛尔丹的时候,让当时的绥远将军费扬古带一支兵和康熙在后山汇合,走到这个地方被河水挡住了,所以问了当地的蒙古老乡,说这是一条横着的河。横着就是昆都仑的意思,所以昆都仑河就是横着的河。

昆都仑河谷,也就是当时的石门水谷地,平坦宽阔,可通车马,是横穿阴山最理想的交通坦途,也是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赵武灵王开拓西北以后,首先在河谷的下游设九原县,也就是如今的麻池古镇附近;秦始皇时升县为郡,并从首都咸阳至九原郡修了一条直道,从石门南渡黄河,经秦直道可达陕西咸阳,北出阴山可达大漠。这条通道史称秦中道,长达1400里,并在色尔腾山另修长城和塞城。到了汉朝,汉武帝在此设五原郡。石门水流域因系交通枢纽,所以汉朝在这里也修建一系列县城、障城和长城。

朱丹林:昆都仑沟障,障是指古代的一个边防哨卡,当时也叫城,但是和我们今天的城市是两个概念,古代的城规模要小的多,主要是边防士兵们休息、接受任务的地方。

在石门水谷,曾经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历史故事和动人的传说。赵武灵王修筑赵长城,秦朝大将蒙恬北筑秦长城、修秦直道,汉代王昭君出塞和亲,在此回望故乡,清朝佛教高僧修建名刹昆都仑召。时光荏苒,千年岁月随着河水流淌而过。如今再不见群雄逐鹿的金戈铁马,只有一层层的夯土见证着曾经流逝的历史。

昆都仑河被称为昆区的母亲河,这不仅仅是因为昆区的名字因河而得名,更是因为这座城区的兴建,与这条古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点击观看下方视频

1954年4月,包钢选址结束,厂址最终确定在昆都仑河西岸的宋家壕一带。包头新市区规划方案也开始编制,苏联专家给出的意见是应该建在河的东岸,他认为新城市的合理规划应当给未来城市发展提供着最大的可能性。

按照苏联专家的意见,设计者们很快拟定了在昆都仑河东岸建设规模为占地68平方公里、人均用地8平方米的规划草案。对于这样的规划草案,很多人提出了担忧。他们认为,按照这份包头城市规划,83 万的人口规划用地定额太高,约15亿元的建设投资也太多,河东防洪投资太大,道路、桥梁等基础实施投入较大,职工上下班不方便,主张在昆都仑河以西建立一个集中统一的城区或者在河东河西建立两个城区。但这套方案遭到了苏联城市规划专家的反对,苏联过去也在这个问题上争论过,是到处建设工厂与城市呢,还是集中建设完整城市呢?经验告诉他们,从长远出发,还是要建设集中城市,又经济又合理,不能建鸡窝式的小城市!于是,新城区最终确定集中建在昆都仑河东岸,这份规划直到今天才显现出它的真知灼见和战略意义。此后半个多世纪,在古老的昆河东岸,一座依水而建的新城区拔地而起,因为沿昆河而建,被称为昆都仑区,而当年建设者们的诸多担忧也随着昆河上兴建的四座跨河大桥烟消云散。

朱丹林: 昆都仑河的中桥,是最早修建的一座桥,当时主要承载的是骑自行车上下班的包钢工人。随着包钢规模的扩大,人越来越多,当时这个桥上每天上下班十几万人,太挤了,所以就又加了北桥和南桥,去年又建修了第四座横跨黄河大街的昆河大桥。这样从黄河大街、友谊大街、钢铁大街、团结大街,我们这个城市有了四座桥,这四座跨河大桥见证了城市成长的历史。

同样对昆河大桥非常了解的,还有众多包钢的职工们,宋喜伟就是其中一位。他是包钢炼钢厂的老员工,40多年来,他每天跨越昆都仑河南桥到包钢工作,这里的每一点变化,他都记忆犹新。

包钢职工 宋喜伟:我上班的时候还没有这座桥(昆都仑河南桥),碰到刮风下雨甚至水库放水,这条路就基本上通行不了。90年代初新建的这座桥,改变了包钢职工的出行。现在有这座桥了,通风也好了,而且桥下还有景观,空气也改变了,对包钢职工可以说是一个恩惠。

从黄沙漫天,到工业重镇,再到现代化的城区,四座跨河大桥将整个城区连为一体,这条千年河孕育了一座现代化工业城区,而一座新城区也默默的守望着昆都仑河。

由于气候环境、河槽地质构造等因素,昆都仑河逐渐变得羸弱苍白、生态环境脆弱,不仅使河床干涸,更让这里成了一片沙海。从2007年开始,昆都仑区用三期改造项目,反哺母亲河,为昆都仑河披上美丽新装。

点击观看下方视频

昆河管理处办公室主任 郭泰:随着历史的迁变,环境的污染造成了昆都仑河河流萎缩,两岸植被稀疏,河道内一度杂草众生、垃圾遍布,风沙也很大,造成市区都是一股土气,在百米之内几乎就看不到人。

2007年,全长11.3公里,宽500米的昆都仑河综合治理工程正式动工。景观蓄水工程、园林景观工程、文化雕塑工程、70余种树木、40余种140余万株各色花卉,出现在昆都仑河的两岸。蓝天白云下,磅礴壮观的174万平方米蓄水区内已是碧波荡漾,最令人们好奇的是,作为一条季节性河流,过去昆都仑河一年有大半年时间处于干涸的状态,而改造后的昆河实现了全年的蓄水。

郭泰:目前昆河的水是没有任何污染的,水是从小白河一级泵站送到二级泵站,从二级泵站通过管线送到昆河,是通过净化来的水,所以没有任何泥沙,水比较清澈。从水库直接流下来的水是带着泥沙、石头、树木的,对库区特别是橡胶坝有伤害。其次这条河属于季节性河流常年没水,现在这条水线每年需要补水大概是200多万立方米,这样我们就让这条河流,不论是春夏秋冬任何季节都保持常年有水。

改造后的昆都仑河,从黄河而来,又归向黄河,在现代技术的帮助下,形成了独特的“轮回”,改变的是满是尘埃的过往,不变的是,母亲河对这片土地的默默奉献。

郭泰:我们这个河道,每年的蒸发量达到2200毫米,也就是2.2米。河道将工业区和市区分隔开,在夏天河水蒸发的过程中,可以把包钢的烟尘雾气有效的阻挡,通过对流的形式带到水里来,这样大大的改善了我们包头市区的生活环境和空气质量。

饱经历史风雨淘洗的昆都仑河在新时代被重新拭亮。昔日“风吹石头跑,黄沙漫天舞,如今湖光映山色,绿水润鹿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享受着美景,有了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昆都仑河西岸西河楞村 党支部书记 王志刚:过去的昆河环境差,风沙大,刮的全是土。现在河槽治理后,建有水上公园,人居环境都建设的很好。

2014年,昆河上游段建起了全长11公里的昆都仑河湿地公园,总面积是714.93公顷。千年古河与现代化的公园绿化景观融为一体,波光粼粼的水面也获得了许多水鸟的青睐,让这里成为包头生态建设画卷上最靓丽的一笔。

昆都仑区农牧局副局长 张必诚:昆都仑湿地公园南起110国道北至桃湾,全长11公里,宽2.4公里。当时建设的时候,首先是对湿地的保护,有保育区域、恢复重建区域,对环境、沙坑进行治理与修复。生态环境恢复之后,引来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二级保护动物大天鹅和小天鹅、大白鹭、赤麻鸭等候鸟,生物多样性逐渐在恢复。

市民 刘女士:之前也不知道这个地方有鹅、鸭,知道之后,我们经常带孩子过来玩。

来源:直播包头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