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三千孤儿入内蒙”背后,有这样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2021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提到“三千孤儿入内蒙”的历史佳话。上世纪六十年代,当时生活并不宽裕的内蒙古牧民们,用博大的胸怀接纳了3000名来自上海、江苏、安徽等省市的汉族孤儿,在草原上,牧民们把这些南方孩子亲切地唤为“国家的孩子”。

▲胡景兰老人

六十年后的今天,作为首批奔赴上海接送孤儿的医护人员之一的原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现包头市中心医院)儿科护士长胡景兰老人,作为这段历史的参与者和见证者,通过她深情地讲述,让我们了解到“三千孤儿入内蒙”背后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艰难抉择

1959年至1961年是新中国史册里凝重的一页,灾祸、饥饿席卷全国。长三角一些农村的家庭因为养不活孩子,无奈把幼童送往周围的城市。

胡景兰老人回忆到,“上海孤儿院收留了比正常年份多几倍的弃婴,面临巨大的救助压力。孩子们普遍营养不良,面临疾病和死亡的威胁。”

周恩来、乌兰夫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对当时上海育婴院几千名孩子遇到的困难非常关心。为了让嗷嗷待哺的孩子们活下去,内蒙古自治区接受一个艰巨的使命,将近三千名南方孤儿送到内蒙古,由当地牧民悉心养育。

就这样,一个重大决策在内蒙古自治区化成一场场爱心接力行动。

为保证孤儿们去往内蒙古的路上,生病后能得到及时的救治,经内蒙党委、包头市委、包头市卫生局研究决定选派刘丽恩、王信生和胡景兰三名医务人员从上海首批接入“移入儿童”。

▲胡景兰工作照

胡景兰当时担任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现包头市中心医院)儿科护士长,已有7年的儿科各方面经验,熟悉儿科业务技术,熟练儿科各种技术操作,曾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

▲年轻时的胡景兰(左一)

包头市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主任刘丽恩,是包头儿科技术权威,她热爱儿科事业,对儿科疾病诊断准确,治疗得当,多次成功抢救危重患儿,被选为当时的市人民代表。

▲派往上海接孤儿的刘丽恩和胡景兰

包头市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外科护士长王信生是位很好的外科护士,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共产党员。

胡景兰表示,“我们三人的主要任务是负责把这批孩子从上海接运来包头一路的医护、保健和安全工作。”

困难重重

对于这次孤儿移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对接收孤儿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接一个,活一个,壮一个。”乌兰夫的指示简明果断。

“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同时也感到非常光荣,决心避免一切差错,保证完成好这项任务。”胡景兰回忆到。

尽管如此,一路长途颠簸、浩浩荡荡,跨越半个中国,无异于一次艰难的“长征”:首先,孩子们人数多,有100名;其次,孩子们的年龄小(80%的孩子在一岁左右,还有3-4个月的小婴儿);第三,路途遥远(当时没有南京长江大桥只能轮渡,在北京还要转车,火车运行需要三天三夜);最后,两地气候变化温差大,这样孩子们难免会发生疾病及各种问题。对这些大家都有了思想准备,也对药品器材氧气准备的比较齐全。

胡景兰等三人于1960年4月17日晚,起身赶赴上海,到达上海的时间是4月21日上午,当天上午育婴院负责人介绍孩子们情况,下午2:30给孩子们检查身体并记录下来,晚饭后6时左右开始交接任务,清点孩子人数。

当胡景兰第一眼看到孩子们可爱的小脸和那瘦弱的身体,听到他们发出的“咿咿呀呀”声,心情非常难受。“因为我是搞儿科的,特别疼爱孩子们。看到他们缺少母爱,我想我应该像母亲一样爱护关心他们。”

抵达“新家”

大河,辗转千余公里,这一路他们走了数天,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火车开出上海大约3-4个小时,孩子中就有烦躁哭闹的,因为上海育婴院怕孩子们去内蒙古冷,所以给每个孩子都穿了一身新棉衣。“火车车厢太热,我们给孩子们脱去棉衣,在浦口乘轮渡过江时,江风呼呼,气温下降,我们又赶紧给孩子们把棉衣穿上。”胡景兰回忆到。

当夜孩子们有发烧的,有咳嗽的,有腹泻的。三人忙个不停,及时给孩子们测体温,检查脉搏、呼吸及肺部情况,协助保幼员喂水、喂药、喂奶、更换尿布。

有一名三个月大的孩子编号为593号病情较重,胡景兰重点守护着他。还有16名孩子患结膜炎,胡景兰和王信生一天3-4次给患儿点眼药,车身震荡,操作不易。途中刘丽恩大夫作了旅途日记,详细记录了孩子们病情变化及治疗情况。

当火车进入北京站,经过和车站领导协商,让孩子们全部进入母子候车室,有三名小孩病情严重,需要立即静脉输液给药。大夫护士们就在候车室给孩子进行了静脉输液治疗,等待液体顺利输完,孩子的病情稳定了,大家才放下心。

经过一路的治疗与护理,孩子们终于平安顺利地到达包头。

扎根草原

一路的陪伴和照顾,三位医护人员精神高度紧张,三人身体都非常疲劳。

当时的胡景兰怀孕4个月,感觉有宫缩,先兆流产,但她没有告诉任何人,坚持回到了包头保胎,“当年9月份,我生下一个健康的男孩,他和这些孩子是同龄,他在岗位上多次立功,是一名很好的人民警察。”

在内蒙古党政领导的关怀和收养父母的培养与教育下,当年的孩子们早已长大成人,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辛勤工作着,为内蒙古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贡献,他们中有医生、教师、牧民、公务员、高级工程师。

▲2002年,胡景兰和被抚养的上海孤儿赴上海寻根访问

2002年在内蒙古、包头市各级领导的重视下,以及各新闻媒体的陪同和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资助下,胡景兰和其中一些孩子曾回到过他们的第一故乡上海寻根访问,受到上海各界人士的热情接待。

如今,六十多年已经过去,当初最小的孩子也已年过花甲,当年帮助和抚育了这些孩子的“亲人们”也已垂垂老去,可这份超越血缘、跨越地域和时间的爱永不会褪色,这首动人的“蒙汉民族一家亲”的歌谣将继续在内蒙古草原,久久传唱。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