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 包头

全域旅游 石拐区走出发展新路径

“依煤而建、缘煤而兴”的石拐在发展中经历了更多的曲折和考验。上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煤炭资源枯竭和中央驻包企业神包矿业公司战略转移,石拐区唯一支柱产业消失,地区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局之中。

挑战和机遇往往并存,虽身处困局,但石拐仍然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地区深入推进文旅活区行动,着力打造旅游目的地。依托“全区域布局、全要素构建、全产业融合、全景观打造、全社会参与”举措,不断完善全域旅游管理机制、规划政策、公共服务等基础保障,全域旅游成为全区上下的一个共识,一个个旅游开发、保护项目相继实施。

“骑射胡服捍北疆,英雄无愧武灵王……”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曾登临目前保护最为完好的赵北古长城石拐段,写下了《登大青山访赵长城遗址》诗作,这座被他誉为“中国最古老的长城”,在历史时空中镌刻下一个“石拐文化地标”。

素有“草原布达拉宫”美誉的五当召,殿堂楼阁错落有致,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与群山翠色相互映照。近年来,五当召景区全力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旅游交通、安全、管理和接待能力等软硬件全面提档升级,游人在这里探访古建筑群、原始森林,体验古典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黄土为墙、青砖为体、茅草为屋……包头古城景区,以“西北民俗风情,重现老包头文化”为主题,成功打造了包括演绎区、文化体验区、动植物观赏区、历史老街区、体能运动区等网红景点。2019年初,这里还是一片荒凉空地,如今已成为包头市规模最大的民俗文化景点群落。

包头首座玻璃吊桥、自治区最大的百鸟园……在国家4A级旅游景区花舞人间,落差88米、长度229米7D玻璃栈道,落差66米、长度880米高空玻璃漂流,城市花海、创意农场、霍比特城堡、奇幻森林、欧洲风情街等各个景点景观有机组合、互为补充,形成了处处是景、处处可观的“大景区”。

石拐区花舞人间,俯瞰包头首座玻璃吊桥十分壮观

在五当召通航产业园区,五当召机场正式获得《通用机场使用许可证》,并投入使用,打造了全国首批通航旅游示范重点工程项目,开发了通航旅游等旅游产品。

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合作开展的环境修复植物资源开发工程,形成了“实验室+基地+实践”生态旅游新景观,研发了百里香皂、德国甘菊茶等旅游产品。

戎王羊绒文化博物馆,形成了羊绒工业历史生产设备工具展示、制品展览、品牌体验等为一体的新景观。

在大青山影视基地,上百年的煤炭开采历史遗存展现眼前,《立春》《守候》《北方大地》等多部影视剧取景拍摄,这座百年矿城的古色古香、原汁原味,俘获了无数游客的心。

在各大景区沿线的嘎查村,内蒙古首个壁画涂鸦“网红村”、五当驿站田园综合体、五当召山顶草原生态旅游区等特色旅游景点应运而生,让地区形成“全域全景、移步异景、景景相连”的全域旅游格局。

有“塞上煤城”之称的石拐区,同时还是第三纪中后期北方竹子化石群落、汉代石门障、百余年乌金古道的所在地。立足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凭借快速发展的旅游业态,石拐区入选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

全国自行车邀请赛、全国风筝邀请赛、赵北古长城文化论坛、消夏文化节、冰雪旅游季等文旅活动持续举办,参与度越来越高、覆盖面越来越广、影响力越来越大,成为一张张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名片。

自行车比赛中,选手们风驰电掣,争夺激烈

据了解,目前,石拐区拥有国家4A景区2个、2A景区1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景区景点数十个,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广大居民参与到“吃、住、行、游、购、娱、管”等旅游服务当中,实现了增收致富,全域旅游极大地推动了地区高质量转型发展。

包头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强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