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 花雨

(视窗)与历史文化遗存的跨时空对话



参观者在仰韶文化博物馆内拍摄浮雕 位于陕西省临潼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一号坑内出土的陶俑


殷墟第一次发掘,董作宾(右)参与测量绘图

工作人员在仰韶村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现场作业


一壶、一罐、一妆奁、一帛书,只需要一个物件,就可以将史书中密密麻麻的铅字,化为可感知的存在,述说那些宏大叙事背后的真实细节……10月17日,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召开。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现代考古学已走过百年历程。100年前,也是在这样的深秋,位于三门峡市渑池县的仰韶村遗址迎来科学发掘的第一铲。优美古朴、图案绚丽的彩陶破土而出,将一段距今5000年至7000年的灿烂史前文明画卷逐渐铺陈在世人面前,中国现代考古学由此发轫。

仰韶遗址:

一项填补空白的发现

仰韶村坐落在豫西渑池县一块黄土台地上,三面环水,抬头可见巍峨的韶山,故得名“仰韶”。与周边村庄相比,其最醒目的“地标”,是一座外观以当地出土陶器为原型的博物馆。100年前,中国政府矿政顾问、农商部地质调查所研究员、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考察时就借住在这里。

1921年10月,秋风微凉。在中国政府的许可下,安特生与袁复礼等中国学者来到仰韶村,进行了36天的正式考古发掘,共开挖17处发掘点,出土大批精美陶器、石器,还有骨器、蚌器等珍贵遗物。专家学者经过研究论证,一致认定这里是中华民族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文化遗址。按照考古惯例,以首次发现地仰韶村将其命名为“仰韶文化”。

仰韶村遗址是我国发现的第一个史前村落,“仰韶文化”不仅是中国第一个通过考古发现认识到的史前文化,更填补了当时对中国没有新石器时代的认知空白。仰韶村遗址的发现,将中国史前社会发展史从文献记载的夏商时期,向前推了至少2000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学界普遍认为,这是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发端。

早在1921年4月,安特生在村南冲沟的断崖剖面上,发现了石器和彩陶片共存的地层,彼时他敏锐地意识到,这个平平无奇的豫西村落之下,很可能存在着一处中国远古时代的重要文化遗存。但他错误地判断,以彩陶为代表的仰韶文化可能并非本土起源,而是从中亚地区传入。

中国文化究竟从何而来?当时的‘中国文化西来说’深深刺痛了很多中国学者,也更激发出他们通过考古资料重建古史的热情。中国上古有什么样的人文和政治景观,中国文化的源头到底可以追溯到什么时候,成为国人热切期盼解决的问题。

肩负寻根问祖、证经补史的使命,中国第一代考古人李济、董作宾、梁思永等分赴多地,“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先后发掘了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山东章丘城子崖遗址等重要遗存。

“百年考古,发现了从旧石器时代到青铜器时代一系列重要遗址,建立了考古学分期标尺,理清了发展谱系,证明从古至今中国文化的发展是一脉相承、不曾间断的。”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李伯谦说,“以考古发现为基础,通过整合考古材料和文献材料,中国考古学界提出了有充分依据的更为可信的中国上古史基本框架。”

如今,仰韶村遗址的第四次发掘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依托愈来愈丰富的考古材料,远古先民的社会生活图景被不断还原。

考古发掘:

串联起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经过百年来的不断探索,仰韶文化的面貌逐渐清晰。作为中国分布范围最广的考古学文化,仰韶文化涉及10个省区,延续时间长达两千余年。有学者认为,仰韶文化在黄河流域持续稳定发展,并强力向四方施加文化影响,为后来统一文明的建立提供了重要根基,形成了“早期中国文化圈”或者文化意义上的“早期中国”。

“修国史,写续篇”,从李济、梁思永到夏鼐、苏秉琦,几代考古人秉承初心、筚路蓝缕,通过对一个个重大文化遗存的发现和发掘,中华文明的历史轴线不断延伸。

我们究竟从何而来?周口店遗址的“北京人”,不仅是有关远古时期亚洲大陆人类社会的罕见历史证据,也阐明了人类进化的进程。

黄帝时代的都邑在哪儿?郑州双槐树遗址的发现,使距今约5300年的“河洛古国”掀起盖头,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

夏朝是传说还是真实存在?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发掘,勾勒出“华夏第一王都”的辉煌气象,华夏国家在此完成由多元向一体的转型,“最早的中国”由此启程。

汉字的童年是何模样?安阳殷墟的大量刻辞甲骨,将中国有文字可考的信史提前到了3300多年前,商王朝迎来揭秘时刻。

通过考古发掘,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得到实证,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贡献不断被揭示,丰富和深化着我们对祖先和历史的认知。

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以宏大巍峨的“曲悬”架构、“一钟双音”的绝妙构造、丰富生动的错金铭文,引发今人对先秦时代礼乐文化的遥想。

陕西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的发掘,让“势如彍弩,节如发机”的泱泱秦军重现人间,为研究秦代历史、军事制度及文化艺术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彰显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的恢弘气象。

长沙马王堆汉墓中,“辛追夫人”千年不腐,素纱禅衣、T形帛画、云纹漆钫、中医帛书……全方位呈现2000多年前的西汉“精致生活”。

一壶、一罐、一妆奁、一帛书,只需要一个物件,就可以将史书中密密麻麻的铅字,化为可感知的存在,述说那些宏大叙事背后的真实细节。

经过几代考古工作者栉风沐雨、青灯黄卷,不同时期的重要文化遗存不断被发现和发掘。从仰韶文化、红山文化到良渚文化、龙山文化,从巩义双槐树、偃师二里头到安阳殷墟、广汉三星堆……中华文明的历史轴线不断被拉长,历史信度不断在增强,文明细节不断被丰富。

现代考古:

高科技手段应用成为常态

半空中,嗡嗡作响的无人机持续盘旋拍摄;地面上,3D激光扫描设备的机械臂上下翻飞;探方外,崭新的考古大棚拔地而起,甚至自带监控及预警系统;实验室里,碳十四测年、DNA分析等技术应用更是令人目不暇接……当年,骑着毛驴、紧握手铲的考古前辈们或许很难想象,中国田野考古会变得如此充满科技感。

“虽然早在20世纪60年代,夏鼐先生就已将碳十四技术引入考古文博界,但多学科交叉研究和高科技手段应用成为常态,得益于两个国家级工程的引领和示范。”李伯谦说。

1996年,夏商周断代工程正式启动,这是我国第一个多学科交叉联合攻关考古课题的科研项目。五年后,吸纳更多学科参与、运用更多现代科学技术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启动。时至今日,科技考古已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在高精度测年、人骨研究、材料属性分析、同位素分析、遥感监测等方面均取得丰硕成果。

100年来,中国现代考古学懵懂起步,艰辛探索,始终砥砺前行。科学的考古发掘,深刻改变了国人对祖先和历史的认知,也向世界系统、完整地揭示了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尤其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国现代考古学迎来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工作体系愈发健全、专业队伍不断壮大、工作规模不断扩大,一系列重大考古成果得以揭示。

面向世界,中国考古人不断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从游离在国际考古学边缘,一步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我国派出30多支考古队赴国外开展合作考古项目,足迹达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与多家国外科研机构、博物馆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网络热点:

一场传统与新潮的碰撞

走过百年历程,今天考古愈发吸引社会各界尤其是年轻人的目光,曾经的冷门学科正在“热”起来,成为“显学”,“自带流量”引发公众关注,不断激发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

三星堆遗址“上新”连续登上微博热搜榜,直击发掘现场的24小时慢直播,引来数十万网友一起“蹲守”。《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考古公开课》等文博探索类电视节目持续热播,屡屡“破圈”,收获高收视、好口碑和一大批忠实粉丝。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良渚古城瑶山遗址公园、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等一众遗址公园和博物馆变身“网红打卡地”,游客络绎不绝……无声的历史文化遗存,正以生动鲜活的方式与公众跨时空对话。

戴上白手套,将圆柱形土块表面用水润湿,拿起迷你版“洛阳铲”一点点铲下外围的泥土,再用小刷子扫去层层浮土……终于,一件迷你版“彩陶双连壶”露出真容。

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之际,河南博物院推出“仰韶百年纪念款考古盲盒”,引发众多网友关注。

只需几十分钟,便能沉浸式体验一把考古工作的快乐,不少网友将考古盲盒的“发掘”过程,描述为一次“有点儿费力气但特别开心”的经历:“手套一戴,考古学家的感觉就来了!”

近年来,契合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审美取向和消费升级需求,全国各地都推出了与文物、考古相关的文创产品,并相继走红。

北京故宫博物院“奉旨旅行”行李牌、“朕就是这样汉子”折扇、朝珠耳机等文创产品,让600岁的故宫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变得“萌萌哒”。

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兵俑榫卯积木,将9个朝代的兵俑形象与传承数千年的榫卯技艺结合,寓教于乐,展现中国传统结构营造法式之精妙。

三星堆博物馆“青铜面具”冰激凌,不仅成为游客打卡时人手一支的“标配”,也引发全国各地文创雪糕的“内卷大战”。

金沙遗址博物馆“金沙星月”文创月饼,将太阳神鸟金饰、蛙形金箔、黄金面具等代表性文物“复刻”在饼皮上,古意盎然又妙趣横生。

湖北省博物馆编钟古乐团以曾侯乙墓出土乐器为基础,让先秦时期编钟乐舞穿越时空,再现风华。

从静态的文具、饰品、联名口红,到动态的盲盒、积木、实景展演,各地博物馆纷纷出走传统“陈列室”模式,围绕考古、文物不断延展,寻求突破,让文物真正“活起来”的同时,积极引导人们关注文物考古和历史文化,不断激发着镌刻在人们心灵深处的“文化密码”和“精神力量”。(据新华社)(记者 王舒 整理)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