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 新闻

与时代同行 谱包头华章——写在《包头日报》改为党报70周年之际



今天,2022年7月1日,《包头日报》迎来改为党报70周年。在包头市昆区乌兰道20号包头日报社报史馆里,陈列着珍贵的文献、实物和图片,一张张老报纸的字里行间,蕴涵着这份报纸和这座城市的70年。

70年,25000多个日夜,23016期报纸,从“草原晨曲”到“春天的故事”,从决胜全面小康到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包头篇章,这张肩负着神圣使命的报纸,始终与党同心、与人民同频、与时代同行,不断书写着这座城市的传奇。

70年,历经“铅与火”的淬炼、“光与电”的洗礼、“数与网”的升华,一代又一代包头日报人,把年华、心血和智慧,献给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这份神圣的事业,把党报工作者的责任担当写进了历史的年轮。

70年栉风沐雨、砥砺奋进,70年守正不渝、创新不止。如今,站在新起点的《包头日报》初心不变、壮志未改,在新时代的大潮中,正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昂首阔步再出发……

铁肩担重任 铅字铸激情

1952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31周年。

这一天,在《包头日报》的报头下,“第一号”三个字异常醒目。

当日头版,《包头日报》刊发《中国共产党包头市委员会关于加强包头日报的决定》。决定指出:“由于革命工作发展的需要,包头日报于本年七月一日改版,由中国共产党包头市委员会直接领导”。决定还对办报方针、宣传任务、通讯工作、发行范围等作了明确规定。自此,创刊于1931年的《包头日报》正式改为中共包头市委机关报。

当时全社干部总共十九人,编采人员只有十二三人。包头日报社原副总编辑阎充英曾回忆,报纸改版时,工作条件极其简陋,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没有无线电台,靠收音机手抄新华社的新闻,印刷机动力不足,有时得靠人工摇印刷机印报。手工誊写,冶铅铸模,筚路蓝缕,艰苦奋斗……老一代包头日报人,以澎湃的激情,开始了奋进之旅,为《包头日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改版后的《包头日报》按照市委的要求,加强了对以工业为中心的经济建设的宣传,思想性、战斗性、指导性明显增强,并加强了与读者的联系和通讯员工作,广泛建立了读报组,报纸的面貌大为改观,在群众中的声望迅速提高。

1953年,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一五”期间,国家根据发展工业的需要和包头所具备的有利条件,将156个重点项目中的6个放在了包头。内蒙古最大的工业城市从此横空出世。

全国各地数十万建设者,从四面八方来到包头,曾经的塞外荒原到处都是红红火火的建设现场,到处都是豪情万丈的青春力量。

这个时期,《包头日报》集中报道了包钢、内蒙古一机厂、内蒙古二机厂、包头一电厂、包头二电厂等重点工程由奠基到加速建设的历程,用一篇篇文字、一张张照片记录下那火红的岁月。

1959年9月26日,《包头日报》出版《号外》,用特大号字告诉全市人民:“包钢一号高炉出铁了!”

钢花缤纷、铁水奔腾,内蒙古自治区终于结束了不产寸铁的尴尬历史。

10月16日、17日两天,《包头日报》再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大篇幅报道了包头隆重举行包钢一号高炉出铁庆典和周恩来总理亲临剪彩的盛况,记录下一代代包头人为之自豪的辉煌。

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包头日报》不仅仅是一张报纸,更是连接党和人民的桥梁和鼓舞人心的旗帜,点亮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凝聚起拼搏进取的磅礴力量。

为人民书写 为时代放歌

“文革”期间,《包头日报》一度停刊,到1971年才正式复刊。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包头日报社各项工作迈出新步伐。《包头日报》报道面不断扩大,文风逐步改进,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发行量由1978年的1.6万份增加到1982年的2.7万份。

1982年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61周年之际,《包头日报》迎来了改为党报30周年的日子。当天的《包头日报》,在红色的报头旁标示的出版期数已经是9316号。

这天报纸一版刊发了庆祝《包头日报》三十周年座谈会的消息,并刊载了时任中共包头市委书记成枫涛同志在座谈会上的讲话《进一步办好<包头日报>,推动两个文明建设》。

1983年以后,包头日报社引入竞争机制,推行目标管理与聘任制,调动全体职工积极性,提高报纸质量,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迈上新台阶。

到1988年,《包头日报》发行量达到6万份。当时在东河区发行站担任投递员的崔家玮回忆,他每天送报,自行车两边都驮着两摞报纸,背后还捆着一叠。“当时各企业的《包头日报》都订到了十几个人的班组,工人们大多数资讯都是通过这张报纸来获取的。”

1990年7月1日,《包头日报》由周6刊改为周7刊,成为名副其实的“日报”。

1992年7月1日,《包头日报》迎来了改为党报40周年。这天的《包头日报》刊发了《中共包头市委宣传部关于表彰包头日报社工作30年以上老新闻工作者的决定》,号召全市广大新闻工作者们向这些同志学习,不断创造新的业绩。

1993年元旦,《包头日报》由原来的四开小报扩为对开大报。1994年5月4日,《包头日报》子报《包头晚报》创刊。此时正值中国报业发展的黄金期,包头日报社各项事业发展开始驶上快车道。

光阴积累成熟,耕耘凝成收获。2002年7月1日,《包头日报》迎来改为党报50周年。这一天,《包头日报》刊发报庆特刊,以《风雨半世纪 辉煌五十年》为题,动情地写道:五十年的光阴,无数彩虹划过我们家园的天空;五十年的耕耘,无数花儿在汗水中凝成水晶。走过泥泞、走过坎坷,《包头日报》已由最初的稚嫩一步步走向成熟。

当时的包头日报社在报纸规模上已经居自治区各盟市报社之首,形成了二报五刊的规模,在报纸结构上形成了母报带子报、带子刊,一社多报多刊的格局。

2003年,包头日报社全面启用计算机采编系统,记者们开始逐步扔掉过去沿用几十年的纸和笔。2008年9月,包头新闻网开始试运行,《包头日报》数字报上线。包头日报社媒体发展跨入网络时代。

发力移动端 融合谋发展

身处变革的大时代,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汹涌冲荡着一切,人们的阅读方式和获取信息手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包头日报社经历了报业历史上最为剧烈的变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包头日报社面对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挑战,开始全面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从2014年开始,包头日报社重点在移动端发力,打造了包头新闻网手机网站、黄河云APP、微信矩阵、微博矩阵、头条号、抖音号、快手号、微信视频号、手机报、视频直播等一系列移动新媒体平台和账号,推出“民呼我应”等政务服务和智慧生活服务项目,探索“新闻+政务+服务”融媒体发展模式,形成了覆盖报、网、端、微、视等全媒体平台的新型传播体系。

通过加强内容生产和平台账号运营,包头日报社系列移动新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微信、微博、抖音号、头条号均在内蒙古新媒体影响力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面对媒体融合发展浪潮,包头日报社全力推进媒体融合转型,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继续走在了自治区盟市媒体的前列。

奋进新征程 谱写新篇章

步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党的十九大以来,包头日报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赓续前行、奋楫争先,以新担当新作为不断开创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

2018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全国“百强报刊”评选结果,《包头日报》入选中国“百强报刊”,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唯一入选的报刊。

时任包头市委书记张院忠作出批示:《包头日报》入选全国百强报刊,这是全国报刊界的最高荣誉,体现了包头报业发展的新辉煌。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包头日报社广大干部职工牢记使命、敬业奉献的结果。希望包头日报社以此为新起点,努力使《包头日报》政治上更强、传播上更强、影响力上更强,为实现“建设亮丽内蒙古 共圆伟大中国梦”的包头篇章提供有力思想舆论保障。

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包头日报》充分发挥党报喉舌作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建设、优化营商环境、保障改善民生、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中心工作,履职担当、主动作为,不断加大新闻策划和宣传报道力度,通过报纸及各新媒体平台,推出了一大批有质量、有温度、有影响力的新闻报道,极大提振了全市上下干事创业激情,极大鼓舞了干部群众干就干一流、当就当先进、争就争第一的信心和斗志,为建设繁荣昌盛、欣欣向荣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包头作出党报应有的贡献。

纸墨凝香,7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熠熠生辉;斗转星移,70载包头日报人的赤诚初心璀璨如新。

“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指引着《包头日报》前行的方向。

70年过去,《包头日报》的历史正在掀开新的一页,又一场追梦旅程已经开启。让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和270万包头人民的期望,奋发图强、只争朝夕,在建设新时代新包头的伟大征程上书写更加恢宏壮丽的新篇章!

融媒体记者:张富博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