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 花雨

梧桐深院锁清秋

在我国古代文学长河中,自梧桐入诗词始,文人们便对梧桐寄予诸般情感,并与不同意向结合展现出不同的画面。他们擅长托物言志,用寓情于景的艺术手法道眼前之景,以抒心中之情,尤其对秋日梧桐这一物象情有独钟,毫不吝啬地倾注着自己的真情,以不同的情感面对不同的梧桐,创作出一篇篇动人心弦的诗文。因此,梧桐也从自然物象到象征意蕴,走进高雅的艺术殿堂。

“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这是宋代柳永《玉蝴蝶》词中的一段,是为思念湘中故人所作。在梧桐树也禁不住月夜寒露的侵袭,叶片枯黄的时候,千里之外的老友你还好吗?曾经相聚的情景历历在目,令人难忘。斗转星移,都只为你我相距遥远,无法相见,能不让人感怀吗?我想,此时的柳永看着飘落的梧桐树叶,悲秋情结可能已在他的心中化为惆怅了吧。要不然,怎能写出如此伤感的《玉蝴蝶》一词呢?

梧桐树,北方又叫泡桐,以前在老家乡间的沟边、地头或农家院落中随处可见。梧桐树开花已是暮春时节,一串串紫色的花朵悬挂在光秃秃的枝条上,花口外翻,状如喇叭。花谢之后会结出球状桐果,看起来像果实,其实是次年开花的花蕾。直到初夏,梧桐树枝条上才会萌发新叶。秋风扫过,梧桐树叶慢慢变黄,接着就是落叶飘零。因而,梧桐是乔木中开花、发芽最晚而落叶最早的树种,人们常说的“一叶落而知秋”,可能指的就是梧桐。

梧桐是速生树种,十年即可成材。因其耐高温,耐腐蚀,过去常被人用来制作大木箱。在我国,最有名的莫过于河南兰考县的泡桐树,目前已栽种600多万棵。因其材质轻,音响效果好,也是制作民族乐器音箱的首选材料。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兰考县如今已成为我国古琴、琵琶、古筝等民族乐器的制作基地,其中徐场村就有1.2万人从事这一行业,年产值高达5亿元人民币。

不知为啥,就是这样最普通不过的梧桐树,竟能让古代文人赋诗填词歌之颂之,是“吾本凤凰,择桐而栖”的凤之高洁吗?是“梧桐雨细,渐滴作秋声,被风惊碎”的雨滴之愁苦吗?是“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一腔愁情吗?是“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那份难以抹去的情思吗?亦或是“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的深宫幽怨呢?所有笔墨描写的都是秋天的梧桐,为何不写春、夏和冬天的梧桐树呢?

我想古代文人之所以如此钟情飘黄的桐叶,可能与悲秋情结有关系吧。诗词中,有张辑、李清照的愁情像细雨落在桐叶上的绵长幽深;有李煜月影下的梧桐之凄清,触动了南唐后主多愁善感的情怀。在清秋的夜晚,举头见汴梁新月如钩,低头见院落梧桐深锁,愈显被囚之凄凉,愈能勾起对江南的思念,让人体味到绵绵不绝的愁苦和惆怅。也有王昌龄替深宫怨女发出的寒井之幽怨的一声叹息,凡此种种皆因情感所至。

梧桐树在四季交替中变换着不同的色彩,春天一树花,夏天一树绿,秋天一树黄,冬天则是一幅默立的画,它就这样年复一年地生长着,只有奉献,而无索取。它耐得住寂寞,耐得住贫瘠,耐得住严寒,这就是梧桐树既平凡又高雅的品质,可惜它不会说话,但古代的文人们替它说了。(杨亚爽)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