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 包头

跨越1700多公里,一心只为救一人

跨越1700公里,经历一个多月的细心谋划,在包头市红十字会副会长于河的护送下,挽救生命的“种子”终于顺利送达——志愿者陈洋(化名)如愿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成为我市第14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也是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内蒙古首例跨省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

造血干细胞的成功捐献本就不易,陈洋的捐献之旅尤为艰难。恰逢新一轮疫情发生,原定10月初在呼市的采集计划迟迟无法完成。千里之外,是一个鲜活生命在翘首期盼。

陈洋也很着急。35岁的陈洋是河南人,现在包头工作和生活。从2017年在河南老家献血时主动登记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以来,他便一直期盼着能有机会挽救他人的生命。这些年来,他也时常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尽可能帮助身边的人。今年8月初,陈洋接到了初配成功的电话,想着5年来的愿望终于要实现,他激动万分。为此,陈洋专门赶回老家,做了高分辨配型,之后又返回包头,一边等待消息一边配合红十字会完成体检等一系列捐献前的准备工作。很快,陈洋被告知自己与一位血液疾病患者配型成功。

新一轮疫情发生后,包头市红十字会主动向中华骨髓库进行申请,几经协调,最终将陈洋的采集地点改在了湖南省长沙市。为了让捐献顺利进行,于河周全考虑,各级红十字会细致协调,一条蒙湘两地红十字会联手打造的“绿色通道”迅速搭建起来。近日,在于河的陪护下,陈洋如愿踏上了飞往长沙的班机,继续这场生命的接力。

按照湖南的防疫政策部署,内蒙古自治区全域人员进入需隔离。为保障采集顺利进行,湖南省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管理中心启动应急机制,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联系采集医院并畅通绿色通道,帮助捐献者申请由“集中隔离”变更为“居家隔离”,同时对捐献志愿者实行闭环管理。在结束“居家隔离”后,陈洋顺利住进了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在进行了4天的注射动员剂后,终于迎来正式采集。5个多小时后,240毫升左右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采集完成,这袋生命的“种子”,随即由患者医院委派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带回江苏,输入患者体内,帮助患者获得“重生”。

融媒体记者:霍晓霞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