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 专题 » 全力建设两个稀土基地

高新区打造“政产学研用”自主创新体系 创新生态链赋能稀土产业

今年以来,稀土高新区“创新链+人才链”双链融合,通过打造“政产学研用”一体化自主创新体系,持续激发市场主体和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活力,逐步形成了“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稀土产业全流程创新生态链,加快推动稀土产业向规模化、高端化、集群化发展,为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供强大支撑,为包头加速打造“两个稀土基地”持续赋能。

全链创新打破产业困局

近日,包头中科明航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历时3年自主研发的高品质、高性能铈基聚氨酯抛光片成功下线, 该产品主要用于研磨芯片和电子玻璃等高端材料。

据悉,中科明航是一家专业生产铈基聚氨酯抛光片、铈基抛光液、铈基抛光粉以及复合材料抛光布等研磨材料的企业,拥有标准化厂房6000余平方米和国内先进的智能自动化生产线。

“年产500吨铈基聚氨酯抛光片项目的投产,不仅打破了此类产品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还有力推动了包头稀土抛光产品产业链向下游延伸。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5亿元。”公司董事长张海龙表示。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连日来,宽大的厂房、整洁的生产车间内,包头安泰北方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正在马不停蹄安装调试设备,这一当年建设、当年投产的“年产3000吨高丰度稀土镧铈项目”,具备高磁能积、高剩磁、高镧铈配比的显著特点,不仅增加了产品的稳定性、一致性,还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项目建成后,可实现产值10亿元。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自主创新是开放环境下的创新,需要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

为加速打造全国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基地和全球领先的稀土应用基地,今年,稀土高新区稳步做精原材料,做大做强新材料,大力发展稀土应用终端产业,形成了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稀土功能材料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中国科学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和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 “一国重四中心”技术创新布局,成立了稀土资源综合利用、稀土永磁材料、稀土永磁电机等6家院士工作站。

强大、精细、完善的创新体系布局,正高效推进金力永磁、天和磁材等头部磁材企业提产能、拓市场、增订单;支持北方中加特、北方嘉轩、中车电机等电机制造企业提升生产装备和工艺,继续扩大3C电子产业和高端电机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人才驱动实现弯道超车

氢能的开发与利用,是当前世界各国能源技术变革与产业竞争的焦点。如果说开发固态储氢装置是在新能源“深水区”探路,那么赵鑫无疑就是探路者中的“领头雁”。

2018年,燕山大学博士毕业后,赵鑫一边在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冶金学院任教,为国家培养稀土和冶金材料领域专业人才;一边利用专业特长,负责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储氢项目。

继研发出填补国内空白的稀土固态储氢装置后,近日,赵鑫团队新研发的固态储氢燃料电池叉车正式投入使用。据赵鑫介绍,该款叉车固态储氢容量由传统气瓶的1.5公斤,提升到了固态储氢装置的3公斤,可以满足叉车的使用班次达到两到三次,叉车的续航实现了大幅提升。

“稀土高新区将充分发挥稀土新材料和终端应用领域的后发优势,依托稀土全产业链布局和多年的人才及技术积累,助力企业在创新发展中实现‘弯道超车’,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稀土高新区党群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锚定建设“两个稀土基地”总目标不动摇,今年,稀土高新区聚焦稀土重点产业领域,靶向引进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稀土专业人才1200余人。实施企业青年科技创新“1+1”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开展“新型研发机构、企业关键技术攻关、人才培养”工作,推进稀土人才引育留用,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截至目前,4个院士工作站、8个国家级研发平台、103个企业研发中心、8个重点实验室入库人才已达到1821人。

与此同时,稀土高新区相继出台《打造“稀土人才高地”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举措,采取“一人一策”“特事特办”的方式,引进上海大学周忠福教授稀土合金材料等高端人才科研团队3个,吸引了王一德、张洪杰、舒尔德米特等国内外专家院士团队服务稀土高新区稀土产业发展。

下一步,稀土高新区将不断加大引才聚才力度,深入推进人才链、创新链融合发展,加速实现创新人才和城市产业的“双向奔赴”,以人才“软实力”提升“两个稀土基地”发展竞争力,全力推动稀土高新区向国家级高新区50强迈进。

(记者:贾婷婷;编辑:吴存德;校对:王振伟;审核:王雪仙)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