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建国收藏了很多毛主席像章和不同时期的雕塑、画像。
带有历史印记的民间生活用品。
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战士捐赠了自己战场上用过的老物件。
春风拂面,阳光明媚。在固阳县“固阳稒事”美食特产文创街,有一家占地不足800平方米的民间博物馆,这里,陈列了28000余件大大小小的红色藏品,这里就是固阳县收藏爱好者姚建国的私人博物馆,这些藏品是他50年来的个人收藏。
走进博物馆,仿佛翻开了一本厚重的史书,每一件文物都有一个故事。
50载走出的“收藏地图”
62岁的红色文化博物馆负责人姚建国出生在固阳县。“从小,父亲就收藏了很多毛主席像章,分门别类放好,家里的毛主席瓷像也有30多种。慢慢地,我也爱上了红色收藏,开始有意识地去收集、购买,然后保存下来。”姚建国说。
“我从13岁开始收藏,到今年62岁,50年的时光,几乎收藏了毛泽东在不同时期的雕塑、画像以及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雕塑和画像,还有一些涉及到红色文化相关的民间生活用品,收藏总数已经超过了32000件,由于场地等因素,目前展出的是28000多件。”
说起他的收藏,姚建国打开了话匣子。
“像这一组,从中共七大一直到党的二十大,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党章都是我从各个地方一点一点淘来的。”姚建国指着进门楼梯左边玻璃柜中的一组藏品为记者介绍。
因为收藏的关系,姚建国在湖南、山东、北京等地都留下了足迹。小到一张邮票、一枚徽章,大到一座瓷像、一幅画像……带着对收藏的热爱和深厚的红色情怀,姚建国在收藏这条路上一走就是50年。“我一边收藏红色文物,一边也在无形中接受了红色教育,也更加坚定了我收集它们的决心。”
看着琳琅满目的藏品,姚建国开始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它们的价值?“我想让这些藏品走进大众的视线,这才是对它们最大的尊重和珍惜。”在固阳县委、县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姚建国建成了全市第一家红色文化博物馆。
万余件藏品重现“峥嵘岁月”
“这幅毛主席画像是著名画家王国栋画的,他是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画像的作者。站在这幅3米多高的画像前的任意角度,都能感觉到毛主席的目光在注视着你......”介绍起镇馆之宝,姚建国滔滔不绝。
“当初,我在北京潘家园淘到这幅作品,如获至宝,连夜雇了车拉回固阳县。”姚建国告诉记者,当时还不敢拉回家里,怕家里人不支持、不理解。如今,在他的带动示范下,家里人对他的红色收藏也由当初的不理解,到现在的积极支持。
红色文化博物馆陈列着从1919年五四运动至今的众多红色展品,串联着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的发展脉络,可以更好地了解党史和革命发展历史。姚建国的红色文化博物馆也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有学生、有机关工作人员、有企业员工,在这里,参观者可以通过那些浸染着历史烙印的文物,追忆那些令人难忘的峥嵘岁月。
除了有后辈前来学习英烈精神,也有曾经的战士来此找回记忆。
姚建国告诉记者,“去年有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战士来博物馆,在仔细看过每一件展品后,还嘱咐随行的家人给我送来了他自己上战场时用过的老物件儿,又丰富了我的馆藏。”
“比起单纯的收藏,我也希望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这些藏品,深入了解革命历史。”姚建国说,博物馆先后被命名为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红色教育基地。“希望每一个来这里的人看到这些红色藏品,尤其是年轻一代,能汲取红色营养,追寻信仰之光,踔厉奋发,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力量。”(文/记者 李楷谨 图/记者 常静 李楷谨)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