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 包头

稀土高新区 水肥一体化破解小面积种植难题

近日,记者在稀土高新区交界营子村委会看到,村民们正在翻地整地,土豆地里布满了新的水肥一体化滴灌水管。

据交界营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史美兰介绍,自2022年实施水肥一体化滴灌工程后,改变了以往的灌溉和施肥方法,由人看管的大水漫灌式浇水方式一去不复返了。

“无须人员看管,自动可为作物根部供水、供肥,提高了产量,也缩短了作物的上市日期,一亩地可以为农民增收2000元到3000元不等。”史美兰说。

新技术解决老难题

2020年,稀土高新区万水泉镇综合保障和技术推广中心主任任福清为退化的土壤所困扰。“那一年,我们调研了3个行政村的种植情况。这里虽然是水浇地,但由于灌溉和化肥施用方式不当,有机肥投入不足,土壤多少存在退化、板结现象。能否实现土地种植的可持续,提高土地利用率,为村民增收,我们心里一直打鼓。”他回忆。

不只是任福清,黄草洼村村民李军2019年就发现,自家化肥越用越多,土地越来越“馋”,而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却没有提高。他分析说:“大水大肥的方式的确不行,土壤有机质缺乏、结块变硬、活力不再,大水漫灌也导致地下水盐分上升到地表,高温蒸发后留下了盐分,土壤含盐量越来越高。”

如今,水肥一体化技术在万水泉镇的推广,解决了他俩的大难题。

任福清坦言,2021年到2022年,他们在3个村选择试验户,小面积开展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试验示范工作,针对面积小、管道承受不住水压的问题,因地施策,在使用水肥一体化设备的机井上另外配套一台矢量变频器,将水压调控至0.15MPa,解决了面积小水压大爆管子的影响因素。

“这两年有了水肥一体化技术支持,将‘浇地’转变为‘浇作物’,使本地从传统农业‘大水大肥’粗放式生产向精细农业生产转变的同时,让农民实现轻松种地。”李军说。

好技术带来好收成

据悉,稀土高新区万水泉镇2023年、2024年共投资222万元,在3个行政村全面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配套的水肥一体化设施设备包括3寸离心过滤器+300升施肥罐、矢量变频器及贴片式滴灌带等管道和配件,3个村水肥一体化技术的使用面积由0增长至5032亩,使用面积占总面积的78.6%。

2024年,李军种植覆膜高垄马铃薯,按照一垄双行种植,植株中间铺设滴灌带,株距15厘米,垄高25厘米,垄间距0.95米-1米,高垄种植较传统种植能增加田间通风和透光,降低垄间湿度,减少病虫害发生,提高土壤的疏松度,更利于马铃薯的生长,再结合水肥一体化技术,省水省肥省大量人工,能有效提升马铃薯的品质和增加产量,与传统种植技术相比,每亩可增产2000斤到3000斤。

“其他地区,人家种植面积大的每亩价格即便低一些,毕竟量大,可以以量增收,但咱们这里地块面积小,而且一户的几亩地太分散,不是连片的,所以要增收就需要在增产的基础上以品质取胜,有了政府给配套的水肥一体化设备,选择早熟品种早上市,好品质、好产量再加上好时机,一年收入挺好。我现在种土豆每亩地至少能多挣2000块钱。”李军非常有底气地说。

据悉,与传统方式相比,水肥一体化实现了水肥的精量使用、精准供应、精致管理,利用滴灌带能精准地将水分和养分输送到作物根系附近,减少肥料挥发、固定以及淋洗的损失,肥料利用率可提高30%-50%,水分利用率可提高20%-40%,人工节省90%。

通讯员:李宝乐;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赵屹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