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要闻

兵工文化重塑社区魅力

孙文洲老人讲兵工故事。

尖顶、红瓦、灰墙、绿窗框,近日,“修旧如旧”的青山区自二街坊迎来了一群小“兵娃”,他们走进兵工记忆展厅,在这里感受兵工文化。

致力于搜集整理历史,以更贴近老街坊、老邻居的温情絮语的基调,从厂史背景、设施建设、典型人物、社区变迁、管理升级等不同方面对兵工文化进行展示,兵工记忆展厅成为这一兵工小区最大的亮点之一。“小小的展厅,虽不足以还原老一辈兵工人所经历的生活,但通过自二街坊发展变迁的视角,勾勒出几代兵工人精心描绘的历史画卷,藏着的是开拓奋进的兵工人对美好生活的创造和期盼。”作为兵工记忆展厅筹办人,社区居委会主任乌日娜寄予希望,“近期,我们将继续向广大居民征集各个时期具有纪念意义、保存价值有关兵工文化的资料,包括生产用品、生活用品、其他用品等老物件。”希望更多的居民加入进来,继往开来、共创美好。

众人拾柴才能火焰高。马耀东是一机集团的退休职工,今年,他受聘担任兵工文化推荐官,他结合自己四十多年工作体会,向年轻一代介绍兵工记忆,激励更多的居民尤其是年轻一代传承兵工精神;张宏是自二街坊兵工文化特色街区的解说员,也是一名社区工作者。两年来,她为5000余人次宣讲兵工文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把兵工文化推荐官这一角色发挥得淋漓尽致。

为何有了兵工文化推荐官?作为青山区建设年代最早、历史文化风貌保存最完整的老旧小区,自二街坊已经成为这座城市历史的一部分。按照苏式风格设计的自二街坊首批楼房建成,成为第一批兵工人及其家属幸福的居所,承载了太多的兵工记忆,成为人们走近兵工人、念及兵工事、汇聚兵工情的“根据地”。走过半个多世纪,几经修缮后的自二街坊像风烛残年的老者。

不破如何“立”?经过3年大刀阔斧的改造,如今的自二街坊已焕发出崭新生机,实现了从“硬设施”到“软环境”的飞跃。今年,青山路街道大胆尝试,将“兵工文化”融入社区红色教育基地,邀请辖区离退休老党员、企业首席技师、社区一线宣讲员、新时代兵工坦克娃化身“兵工文化推荐官”,通过不同岗位、不同角色为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有了美名在外,如何打造文化亮点,提高社区文化知名度,让这一走近兵工人、念及兵工事、汇聚兵工情的“根据地”发挥更大作用?青山路街道推出自二街坊红色研学旅游精品线路,与学校、单位、旅行社合作,通过参观苏联楼建筑特点、讲解历史背景等方式,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让大家从“行走的课堂”中汲取前进的力量。

老旧小区有了华丽变身,“修旧如旧”的自二街坊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更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更完备、公共活动空间更充足、社区服务更精细、物业管理更全面、便民服务再提升,不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来这里打卡,而且“网红”效应也让不少老邻居找到了自豪感,新居民找到了归属感。卓文琪老人在这里居住了大半辈子,如今,越来越不想离开熟悉的环境。“未改造前,小区里基础设施问题多,已经不能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很多居民都搬离了这里。”乌兰娜主任告诉记者,从“破旧”到“新生”,自二街坊开启了社区治理水平的崭新里程碑。

作为一项传承历史文化、方便群众生活的示范样板工程,社区文化建设应推陈出新,寻求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点,不断创新社区文化的内容与形式,开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是自二社区未来探索的一条聚人气、谋发展之路。“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体系不断深化,期待越来越多的居民、共建单位参与到社区治理当中,共创宜居的社区环境。”乌兰娜表示,重塑社区魅力,焕发社区活力,致力于培养文化自信的社区文化建设,实现自二街坊从“网红”到“长红”,讲好兵工文化故事,自二街坊的文旅融合之路还要继续走下去。

(文/图 记者:李春燕;编辑:张飞;校对:王振伟;审核:贾星慧)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