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利峰
记忆里,小时候的冬天真冷啊!
明明穿着厚厚的棉衣(妈妈牌的纯手工缝制),为什么双手蜷缩着拿不住笔写不了字?
明明穿着厚厚的棉鞋(也是妈妈亲手纳的千层底儿),为什么脚趾仿佛不是自己的,麻麻的?
难道是淘气的风也想从窗缝儿、门缝儿挤进教室听老师讲课?
多想烤烤火,使劲儿跺跺脚!这可不行,老师盯着呢!于是,使劲儿搓搓手,在本儿上写下歪歪扭扭几个字;再把手放在自己的脖子上、腋窝下暖一暖,再写几个扭扭歪歪的字。
手还是比较幸运的,能搓一搓捂一捂。脚就不行了,脚趾只能尽量在狭小的鞋里动一动,但那对快冻僵的脚趾来说,没啥用。
终于挨到下课了!你都不知道我们是多么感激不拖堂的老师!
经常是这样的:老师的前脚刚出门,后脚还在门内,教室中间的火炉周围呼啦一下子就围了一圈,呃,两圈……弄得桌子凳子响动一片,东倒西歪,像发生地震似的!幸亏桌椅都是纯实木,结实。
结果经常是这样的:坐在教室四角、前边、后面的学生来不及挤进人圈,只能远离火源了。
没关系!有办法!
没挤到火炉边的学生争先恐后地冲出教室,找最近的太阳晒得最好的墙。大家先跺跺脚,搓搓手。等人来得差不多了,就不分班级,不分男女,自动分成两拨向中间挤。你看大家,后背紧贴墙壁,一腿弓,一腿使劲儿蹬地,憋足了劲儿一齐向中间挤呀挤呀,好像前面有多么吸引人的东西似的;你挤我,我挤他,嘴里呼着白气,一边笑着一边喊着号子:“挤,挤,挤,越挤越热!挤,挤,挤,越挤越亲!”这简单朴素的号子仿佛能给我们无穷的力量。这“挤油儿”的场面,热烈的经常惹得偶尔经过的人侧目观望。
就在热火朝天的挤喊中,大家的身子迅速地暖和起来,大家的感情融洽起来,甚至和别的班的同学建立了友谊。这时上课铃声响了。大家就像受惊的鸟儿一样,一哄而散,笑着叫着跑着,各回各的班级,各回各的座位。
老师走进教室的时候,就看见一个个学生脸蛋儿红扑扑的,腰挺得倍儿直,眼睛亮闪闪的,正炯炯地盯着自己!盯得老师也不由得精神一振,说话的声音都洪亮了些。
因为有了课间的乐趣,大家都不大在意烤不上火了。
别以为我们取暖的办法只有“挤油儿”。我们的主意多的是,乐趣也多多的。
在安静地上完一节课之后,我们暖和起来的身子又冰冷了。下课后,大家不畏严寒,再次来到室外,各找各的乐子。
这个课间十分钟,我们玩的是“过驴”。参与者先来一局石头剪刀布,谁输谁就站在空地上,弯腰,双手撑着自己的脚。其他人一个一个先后从他的身上飞跃而过。如果都顺利过关,那就加大难度。先前弯腰的同学腰直起来一些,双手改撑在膝盖上,也就是“驴”“长”高一些了,这样就不容易跳过去了。如果这次又都顺利过关,那就再加大难度。这回的“驴”又长高了,腰不弯了,站得笔直了。这下大家都感觉到了“危机”。为了顺利过关,大家都铆足了劲儿,先走远一些,咬紧牙关,然后迅速跑过来奋力一跃,跳过障碍。跳过去的同学咧嘴直乐,手舞足蹈,比考试得了一百分还高兴。跳不过去的同学,乖乖过去当“驴”去了。先前的“驴”成了“过驴”的人。于是,新一轮的游戏开始了。
我们在一遍又一遍地跑跳中重新暖和起来,我们在日复一日地跑跳中健康成长。我们的身体健康,心灵也健康。不像现在的一些小孩,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要么离家出走,要么患上抑郁症。
每个课间都很热闹,校园里这儿一群那儿一伙,他们在进行着或相同或不同的娱乐项目。我们的乐趣有许多,除了“挤油儿”、“过驴”,还有跳方格、丢沙包、跑大圈等等。只要想参与,就有无尽的欢乐。因为有这些欢乐,一上午不知不觉过去了,大家高高兴兴、边说边簇拥着走出校门;因为有这些欢乐,所以我们不觉得上学苦,上学累;因为有这些欢乐,寒冷的冬天很快过去,温暖的春天已向我们招手;因为有这些欢乐,在漫长的假期中,我们会期待着新的学期到来,心中对未来充满希望。
记忆里,小时候的冬天真冷啊!记忆里,小时候的冬天,似乎也没那么冷。小时候的我们好像永远不会忧愁,永远那么快乐。
现在,想起小时候,满是怀念!
(编辑:吴存德;校对:王荻;一审:武巧英;二审:王国秀;三审:贾星慧;终审:王睿)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