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走进包头市老年大学(中心校区),高高挂在大门对面墙上的两列规整红字格外引人注目,如果再加上“老有所养、老有所医”,便高度概括了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形成了老龄工作的“六个老有”目标。
老年大学作为老年教育的重要载体,如今已经发展为老年人更新知识的课堂、健身养心的场所、开心娱乐的园地、广交朋友的平台和智力开发的基地,满足了最广大老年人的基本需求。近年来,包头市老年大学教学规模和教育覆盖面不断扩大,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不断增进老年人福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课程选择多 学员热情高
“来,喉咙放松,打开牙关,面部微微震动,找到正确的发音方式。”
“斟茶要均匀,确保每杯茶色泽、香气、分量一致,公平公道。”
“黄油在烘焙中可是个重要角色,每次加热后,要及时查看黄油状态并搅拌至均匀软化。”
……
周二下午3时整,刚踏入包头市老年大学的教室走廊,便传来了不同专业教师授课的声音。今年秋季学期,包头市老年大学为老年人们安排了声乐、茶艺、烘焙、文学诗词、剪纸、彩铅画、速写、健康养生舞、花卉养护、智能手机应用(安卓版)等课程,时间从周一延续到周日,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空闲时间自由选择。
烘焙课。
2023年秋季,阿芳老师正式开启退休生活,将从事声乐教学30余年的经验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传递给一直坚持学习的退休职工。“对老年人来说,当前的身体素质已经不适合参加年轻人喜欢的潮流运动了,可以通过学习声乐,调动身体的各个器官,强化心肺功能,从而愉悦身心。”阿芳老师说。
与阿芳老师一样,去年,56岁的学员谢红莲也来到了包头市老年大学,先后报名了声乐、中医养生等课程,目前通过考试进入了声乐独唱表演班,现担任班长。谢红莲特别认可阿芳老师的教学理念,她说:“老师十分严谨,也很有爱心,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位学员,耐心细致地教会我们每一个发音的小细节。她的课堂座无虚席,大家都舍不得下课,总是围在她身边继续探讨声乐技巧。”
自从来到包头市老年大学学习声乐后,谢红莲的性格发生了很大转变。“以前我特别内向,喜欢独处,但跟学员们一起上课之后,我被阿芳老师和身边人积极向上的状态深深影响着,现在我可以主动融入大家,变得更爱笑了。”谢红莲非常庆幸当时选择来到包头市老年大学上课。
“包头地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原王朝在此筑城设治,固塞强边;游牧民族在此生息繁衍,往来兴替。这里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共生交融的大舞台……”走到包头市老年大学八楼的走廊尽头,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文学诗词专业教师赵连生正在慷慨激昂地为学员讲述包头历史沿革。
随着公共服务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城市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包头市对外地人口的吸引力明显增强。在赵连生所在的文学诗词班,就有4个外地人来到了包头市老年大学学习。“很多外地人刚来到包头,他们并不知道包头为什么被称作‘鹿城’,我为大家讲述包头的故事,就是想让大家更深刻地了解包头、爱上包头、留在包头。”赵连生解释道。
文学诗词班班长高美丽非常热爱诗词,2022年退休后便直接来到包头市老年大学报名参加了赵连生的文学诗词班。高美丽称赞说:“赵老师讲得特别好,在他的课堂上,我们了解了什么是诗词曲赋、平平仄仄,大家从不会诗词写作到歪歪扭扭能写再到独立填词,进步很快,文学素养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葫芦丝课。
除了文学诗词班,高美丽还报名参加了国学班、现代文学班、声乐班等。“其实退休生活十分单调,但包头市老年大学为我们提供了干净舒适的学习环境,还为每个班级配备了优秀的任课教师和尽职尽责的班主任,让大家在这里老有所爱、老有所学,给我们的退休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高美丽心中对包头市老年大学满怀感激。
据包头市老年大学校委办副主任畅舒洋介绍,包头市老年大学创办于1986年,建校以来,学校一直坚持“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秉承“笃学、圆梦、厚德、尚为”的校训。今年秋季学期,包头市老年大学共开设402个教学班,其中中心校区300个班级、北校区60个班级、昆区直属分校23个班级、联合教学点19个班级;共开设64个专业,其中新开孙辈教育、非遗手工、陶笛、吉他、体态矫正5个专业受到了广大老年学员的欢迎,目前在校学员6500人,学员突破11000人次。
活动多样化 线上也能学
“一送红军下南山,秋风细雨扑面寒,树树梧桐叶落完,红军几时再回山?”在由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举办的“七十五载辉煌路·岁月峥嵘谱华章”第十届全国老年大学文艺汇演中,包头市老年大学混声合唱团表演了精彩曲目《十送红军》,他们与来自全国60多所老年大学、70多支队伍、2000多名参演人员欢聚一堂,为祖国喝彩,共展银龄风华。
声乐课。
“包头市老年大学经常举办形式多样的教学成果展演活动,积极参加国内各类文体交流比赛,曾选派代表队参加全市离退休干部老年人网球比赛、象棋比赛,组织学员赴山东省威海市参加‘永远的辉煌’第二十一届中国首届中老年合唱节、赴福建省三明市参加‘我的中国梦’中国老年文化艺术展演活动、赴山东省东营市参加全国‘黄河口’葫芦丝艺术展演活动等,为包头市各行各业离退休人员展现昂扬奋进的精神风貌和爱党爱国的家国情怀提供了广阔舞台。”畅舒洋说。
今年,包头市老年大学西霞影社、秋华诗社分别正式揭牌成立。包头市老年大学校委办主任罗永刚表示,新增的2个社团将一批诗书画影爱好者凝聚在了一起,让中老年人能够在这里以诗会友、以吟会友,相互学习切磋,共同领略诗词、朗诵、摄影世界的无穷魅力,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滋养城市的精神灵性和文化气韵。
在“知宪明法 与宪同行”宪法宣传专题讲座上,包头市老干部法律咨询工作室副主任刘斌以《维护宪法权威 誓做守法公民》为主题进行了宣讲,详细解读了宪法的主要内容、如何做守法公民等相关内容,深入阐述了“国家宪法日”的由来、定义、作用和重大意义。包头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运营专员郭泽平结合实际案例,从养老诈骗常见类型、购买“保健品”常见陷阱、中奖骗局、黄昏恋社交骗局、老人“涉案”骗局、威胁恐吓老年人骗局等方面入手,提醒老年人提高警惕,注意保护个人隐私,遇到可疑情况要及时报警,最大限度减少个人损失。
包头市老年大学正能量宣讲团分团、法律咨询工作室包头市老年大学分站的教师与学员全程参与此次专题讲座。讲座结束后,老年学员们纷纷表示,对法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往后将更加注重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包头市老年大学鼓励广大离退休人员积极发挥“银发人才”作用,依托学员临时党组织成立包头市老年大学正能量宣讲团分团、法律咨询工作室包头市老年大学分站、“包头市老年大学银龄志愿服务队”等组织,将开展内容丰富的正能量活动与增强党组织凝聚力结合起来,组织开展理论宣讲、法律宣传、送文艺下基层等活动10余次,选派合唱、舞蹈等优秀节目参加包头市各类演出活动,为包头市打造文化高地、弘扬黄河文化助力添彩。
线下课程选择多、活动多样化,线上课堂也很火热。为了让老年学员足不出户也能方便学习,包头市老年大学着力打造智慧校园,积极推进“数字化”建设,将互联网与老年教育相融合,高标准打造直播录播教室1间,推动电脑端、手机端、广电有线电视终端在各分校、教学点中普及使用。无法参与线下学习的中老年人打开“空中课堂”链接,便可以同步观看教学直播。
利用包头市老年大学微信公众号链接上海老年大学“乐学大讲堂”直播课程6次,观看人数约5300人;参加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线上公开课堂活动,申报6个专业、6门课程全部入选,全国各地1101名学员参学,1982人次观看。通过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包头市老年大学整合汇聚各地优质教育资源,致力于用贴心服务惠及更多老年人。
畅舒洋对包头市老年大学接下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他说,“包头市老年大学将持续增加老年教育资源供给,提升老年教育教学质量,打造个性化高效课堂,让老年人的‘夕阳生活’更加有‘知’有味。”
锐评|办好老年教育助力老有所学
□孟婧美
凭借学习环境温馨舒适、课程兼具传统与新潮、活动丰富多彩、老师认真负责、性价比高等诸多优势,一股老年大学热在全国不少地方掀起,不仅在老年群体中火得“一座难求”,甚至不少年轻人也被“圈粉”,在网上跪求报名抢课攻略,想来体验一把上老年大学的快乐。
包头市老年大学以德才兼备的师资队伍、优良的教学质量、人性化的管理服务和多彩的校园文化吸引了众多中老年朋友入校学习,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主阵地作用。与面向青少年的基础教育相比,老年教育有其自身特点,不仅要注重教学管理、教研成果、教育覆盖面、师资队伍建设、数字化建设、社团品牌拓展等方面,还要聚焦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推进适老化建设,真正把更多优质服务送到老年人的“心坎”上,托举起幸福的“夕阳红”。
(文/图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孟婧美;编辑:吴存德;校对:王荻;一审:张飞;二审:王国秀;三审:贾星慧;终审:王睿)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