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 教育

“团团带娃” 托起孩子多彩假期

寒假将至,很多家长已开始头疼“如何上班带娃两不误”。为缓解这段“看护空白期”的孩子托管照料难题,包头市将再次开启寒假“爱心托管班”,招收居民和职工的“小神兽”们,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和丰富多彩的课程,让孩子们在假期过得开心,让家长们“托管”得安心。

爱心托管班 官方帮带娃

记者近日从团市委了解到,“爱心托管班”开班时间为1月20日至1月24日、2月10日至2月14日(共10个工作日),招募对象为小学1-6年级的学生,在8个社区同步启动。具体包括上下午的课业辅导、特色课程体验、午餐和午休“一站式”解决,按照1∶5的师生比例,以既“托”、又“管”、还“教”的方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度过假期。截至目前,“爱心托管”名额几乎已被家长们抢光。

得知“爱心托管班”即将开班,在附近上班的市民贾赟便赶紧为孩子报了名。“对于双职工家庭来说,这种家门口的托管班相比于其他托管班,不管是课程的设置,还是活动的安排,优势都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有组织的‘官方’带娃,让我们家长更放心。”贾赟说。

每年寒暑假,“谁来带娃”“怎么带好娃”都会让不少家长犯愁。为此,团市委、包头市少工委自2023年起开始实施“学生假期托管服务公益项目”。许多家长亲切地称其为“团团带娃”。该项目自设立之初,就切准小学生及家长的需求,主打“官方背书”和“公益属性”,孩子们的午餐、午休可在托管班“一站式”解决,破解家长假期看护难题。“自2023年开始,我们共在全市24个社区牵头开办了三期‘爱心寒(暑)托班’,惠及近800个家庭,受到家长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团市委宣传部部长鲁岳表示。

免费不降质 用心换放心

“团团带娃”虽是免费的公益项目,但是服务内容并未“打折”,也不仅限于简单地照料。各旗县区结合本地人文地理、传统文化和“团团”活动,精心设计了各具特色的课程内容。有效整合服务点周边的红色基地、图书馆、文明实践中心等适合青少年开展实践活动的场所,以及能够提供服务的部门、学校及社会组织,绘制校外实践网格图。

东河区组织学生到王若飞纪念馆参观,昆区组织学生到包头博物馆学习。青山区组织孩子们体验糖画、剪纸、面塑和书法、国画临摹等活动,加深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在锻炼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同时,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增强了文化自信。

孩子们活动的地方是否安全、稳定,以及有无专业的师资队伍?这是家长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据团市委少年部部长孙倩倩介绍,每一年的爱心托管班,配备集专业教师、志愿者、大学生于一体的师资队伍。通过招募有经验的教师、发动“非遗传承人”“五老人员”等参与假期托管。同时成立大学生助教库,积极对接高校团委,利用“小鹿回家”平台发布招募信息,广泛动员大学生,尤其是师范教育类大学生担任教学助理。2024年暑假期间,来自北京理工大学的12名区外大学生来到包头,自愿担任“爱心暑托班”助教老师,不仅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也为包头留下人才提供契机。

为将“爱心寒(暑)托班”这件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团市委积极探索由政府提供资金、社区提供阵地、团委招募学生、社会组织提供服务的公益性托育路径,并全过程做好监管工作,团市委相关领导及科室负责人进入各社区家长群全程在线监督,对各办班点进行全覆盖实地检查,加强全过程指导。“爱心托管班”不仅实现“托得住”“管得好”,更做到了“有温度”“可持续”。

就餐方面,孩子们到社区食堂统一就餐,或由有资质的餐饮企业定点配送,餐食注重营养搭配、健康安全。

团市委将联动更多职能部门、有条件的社区、青年社会组织,形成按需服务矩阵,探索在单位、企业、园区等有服务需求的行业和留守儿童及困境儿童等群体中,实施“点单式”托育项目,在服务政府实事项目、服务社会创新治理中贡献共青团力量。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学工;编辑:吴存德;校对:亢晓东;一读:张飞;一审:王国秀;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