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开放运营以来,包头市革命烈士纪念馆将国防教育内容与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廉政教育等有机结合,与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广场、烈士墓区融为一体,形成了具备缅怀纪念、传统教育、安葬保护、红色旅游四位一体的综合性国防教育阵地,向广大群众宣扬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烈事迹,增强国防教育的民族凝聚力、社会向心力。
2022年9月,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自治区退役军人事务厅的大力支持下,包头市革命烈士陵园迁建和革命烈士纪念馆建设项目批准立项。2023年9月28日,包头市革命烈士纪念馆主体工程在包头市革命烈士纪念公园(原井坪公园)烈士纪念碑西南侧完成建设,并于2024年清明节当天正式投入运营,每周二至周日免费向社会开放。
包头市革命烈士纪念馆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展示了自1911年辛亥革命起,到新中国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包头地区发生的革命历史事件和革命英烈事迹,并与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广场、烈士墓区融为一体,成为全市组织开展红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重要教育主阵地。
为了提升革命烈士纪念馆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活动的服务管理水平,该馆结合现有的烈士纪念设施服务保障条件,将参观革命烈士事迹展厅、报告厅开展主题宣讲活动或观看红色主题影片、向革命烈士纪念碑或烈士墓献花、多功能厅举办主题党课或捐赠烈士遗物、纪念馆前重温入党誓词等内容,并在讲解中将历史时期的国防建设和战争经历与现代国防建设成就结合,宣扬国家在国防建设中取得的成就,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进一步激发为祖国富强、民族复兴接续奋斗的强大动力。
突出教育阵地建设,在重大时间节点组织教育活动。2024年清明节,市本级组织实施了“清明节烈士骨灰迁葬仪式”,将市革命烈士陵园保护管理的128名烈士骨灰从东河区转龙藏园区迁至烈士纪念公园烈士墓区安葬,并邀请驻包部队官兵、公安干警、烈士亲属、优秀退役军人等代表,以及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出席烈士骨灰迁葬仪式。9月30日“烈士纪念日”组织实施了“向革命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仪式”,全市党政机关和社会各界代表1000余人参加活动,周边百姓也主动加入了向英烈献花的行列,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成效明显。据统计,自2024年清明节开放至年底,包头市革命烈士纪念馆累计接待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大中小学校、团体及社会各界人士9000余人次。
目前,为进一步发挥包头市革命烈士纪念馆的教育主阵地作用,市委宣传部、组织部分别把革命烈士纪念馆纳入全市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全市党员干部教育基地。各旗县区、学校利用革命文物资源,开展红色主题活动,创新思政教育载体,着力将红色基因融入学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
包头市革命烈士纪念馆相关负责人表示,4月底将联合市委宣传部,在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在现有服务基础上,拟将红色主题电影以展播形式引入市革命烈士纪念馆,增加定期播放新上映的红色主题影片服务保障功能,持续拓展和充实红色主题教育的内容,提升革命烈士纪念馆承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质量水平。
革命烈士纪念馆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英烈精神的传承者、国防教育的“播火者”。在这里,广大群众能触摸到革命先辈的坚定信仰,感受到保家卫国的热血担当,以英烈精神的荣光,铸起坚固的国防教育之魂,让红色基因在北疆沃土生根发芽,让家国情怀在时代浪潮中永不褪色。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王嘉伟;编辑:姜卉;一审:王雪仙;二审:张群群;三审: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