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拐区 以工代赈铺就农牧民致富路
2025-07-02

每天清晨七点,石拐区吉忽伦图苏木化工厂幸福大院集体经济养殖基地的棚圈建设工地就已是一片繁忙景象。与寻常工地不同,这里的建设主力是周边的农牧民。2025年,吉忽伦图苏木成功争取220万元资金,实施“包头市石拐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高标准畜牧养殖棚圈建设项目”。项目积极采用“以工代赈”模式,构建“培训+就业+报酬”链条,为周边易地搬迁群众、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铺就了一条家门口的增收路。

“养羊养鸡是老本行,可盖房子真是头一回。”脱贫户张阿姨坦言项目伊始的困惑。苏木党委、政府将提升农牧民就业技能置于首位,精准对接工程需求与村民发展意愿。截至目前,已针对务工村民开展3场专项就业培训,实现全覆盖。培训室内,项目经理系统讲解“以工代赈”政策意义与务工维权法律知识;建设现场,经验丰富的技术员手把手指导村民砌墙、抹灰等实用技能。像张阿姨一样,已有6名脱贫户或监测对象通过培训掌握了新技能,在工地上找到了稳定岗位。

从地基开挖、材料搬运到主体砌筑、内部设施安装,项目各个环节都最大限度使用人工,为村民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他们不仅是未来项目运营的直接受益者,更是亲手参与建设的“主力军”。更让村民安心的是规范透明的劳务报酬机制:根据工作量、技能要求和考勤记录,每15天通过银行卡足额发放工资。开工仅一个月,已累计发放劳务报酬13万元,务工村民人均收入显著提升。“真是好项目!守家在地,我一个月也挣了3000块。”监测对象刘大爷满意地说。

随着项目顺利推进和配套设施的完善,一个旨在实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集体经济养殖基地正逐渐成形。新建棚圈采用高标准设计,配备通风、采光及粪污处理等设施,注重保温与卫生防疫,将彻底改变传统畜圈“夏闷热、冬严寒、易染病”的困境,为发展现代高效畜牧业奠定坚实基础。目前,项目总工程量已完成65%,牛圈、羊圈、饲料库主体结构均已完工,正在进行外部路面修整及雨水管线改造,下一步将推进配套设备进场安装。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晓婷;编辑:姜卉;一审:王雪仙;二审:张群群;三审:李涛)

IMG_4504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包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472-2518515)

请先登录 后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