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你们及时来,不然我真不知道咋办!”在五当召镇某村委会临时安置点的灯光下,惊魂未定的张大爷紧紧攥着前来救援民兵的手,声音哽咽。村头防汛卡点,值班人员拦住试图强渡湍急河道的车辆:“水太急,危险!绕路!”各村“村村响”喇叭穿透雨声,循环播报的预警和避险知识,成为雨夜最让人安心的声音。
7月10日,暴雨橙色预警刺破包头夜空。在石拐区,一场与时间赛跑、同风雨较量的守护战,在预警发布的第一时间全面打响。
11日凌晨三点,白狐沟街道的防汛警报骤然响起,气氛紧张。办事处主任李波的衬衫早已被汗水和雨水湿透,嗓音嘶哑却指令清晰:“三号路段立即设路障!再排查一遍低洼住户!”命令下达,工作人员毫不犹豫地扛起沉重的反光锥,蹚进齐膝深的积水中艰难作业,迅速拉设起警戒线。巡查途中,李波发现独居的王奶奶正愁容满面地看着不断涌入院中的积水,他二话不说,立刻带人搬来挡水板、垒起沙袋,一句“我们就在附近守着!”让老人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
不远处,在吉忽伦图苏木,5名村干部作为包保责任人,正全程跟进11户转移村民的安全保障。其中,7户需要暂时搬离村庄的村民,被妥善安置在苏木紧急协调来的化工厂大院临时住所。
石拐区全域,力量在每一个角落集结:交通动脉上,交警在S224、G210国道及积水点彻夜巡逻,隐患路段果断管制;城市街巷处,住建局巡查队蹚过14个小区与市政道路,为缺失井盖处竖起警示标识;风险点位上,三岔口等重点区域,集装箱、警示牌与24小时值守人员构筑起坚实屏障;社区网格里,大磁街道工作人员冒雨安装安全提示牌、加固松动围挡,线上预警信息40余条精准触达,线下200余户居民收到绕行提醒;指挥中枢内,应急响应果断升至Ⅱ级,13支救援队伍和物资枕戈待旦,防汛群内每1小时雨情、水情、工情信息实时滚动……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人们走出家门,发现街道上的积水已基本排清,倒伏的树木被扶起加固,低洼处受影响的居民也都得到了妥善安置。昨夜惊心动魄的痕迹,正被清淤车辆的轰鸣声和有序的善后工作快速抹去。从预警拉响到晨曦初露,石拐区用网格化的精细管理和联防联控的坚实力量,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庄严承诺,密密织入了这场橙色暴雨的每一个惊险瞬间。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刘晓婷;编辑:王洁;一审:赵遐;二审:张群群;三审: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