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包头市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一排排长达百米的巨型风电机组叶片即将奔赴全国各地的风场,其身躯之庞大与工艺之精密,令每一位参观者啧啧赞叹。
叶片车间。
生产车间内,工人抓紧作业。
工人对叶片进行打磨涂装。
工人精心锻造叶片。
“瞧,像不像个笑脸。”
长达百米的巨型风机叶片。
风电装备市场广阔,潜力巨大。
走进阔大的叶片车间,巨大的模具如同敞开的贝壳,等待着新生。这里是塑造叶片“筋骨”的核心战场——材料铺设与真空灌注。工人们俯身在模具之上,严格依照复杂的铺层设计图作业,这是叶片制造最核心也最耗时的工序。
超长的叶片也意味着不寻常的重量。为了减轻重量,叶片主要由环氧树脂、玻璃纤维、碳纤维、PVC泡沫、巴沙木等材料制成。全新一代的碳纤维材料,相比同级别叶片轻10%;轻质木材巴沙木作为一种填充材料,既增强了叶片刚度,也减轻了整体重量。
记者注意到,树脂注入、纤维铺放……超大型风电叶片的制造是一项高度依赖精密工艺和人工技能的工作,每一环节都需严格控制以确保叶片的质量和性能。据介绍,从模具清理准备到打磨涂装,大概耗时20天。
最后,它必须通过包头国家级叶片试验检测中心的“魔鬼考验”。检测中心将依据IEC61400-23等国际标准开展全尺寸叶片的固有频率、静力极限和疲劳等测试,总试验周期为7至8个月,只有全数通关,才能获得“准生证”。
4年前,明阳集团落户石拐区,为包头这座工业重镇注入了强劲绿色动能,包头市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实现了从无到有到优的快速演变。
目前,石拐区成功引进山西天宝、中科传感、永益众兴、雷奥飞、国亚电力等30余家配套企业,14项风电装备制造填补了自治区风电产业链的空白,构建起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维护、检验检测、回收利用的全产业链,形成6个核心部件和20个关键部件的生产能力,本地化配套率达85%以上,产业集群效应和规模优势显著。
当下,内蒙古自治区正在全面推进新能源倍增计划,努力在新能源领域再造一个“工业内蒙古”,计划2030年风电装机容量将突破1.8亿千瓦,风电装备市场广阔、潜力巨大。包头作为国家“一五”时期重点布局的老工业基地和全国少有的风、光资源“双高值”地区,正在积极抢抓新一轮能源革命重大机遇,全力打造风电装备制造旗帜型产业集群。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刘晓婷,李强;编辑:王玮琦;一审:赵遐;二审:张群群;三审: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