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评丨以城之诚 赴青春之约
2025-03-17

□张富博


近日,2025年包头市春季校园招才引智暨高校科研成果对接转化活动首场专场招聘会在内蒙古科技大学举行。这场开在校园里的“春天之约”,涌动着一座工业城市求贤若渴的诚意。这不仅是企业与人才的“双向选择”,更是包头与青年的一场“双向奔赴”——以产业之需、政策之暖、城市之变,向年轻人发出扎根北疆、共创未来的邀约。

作为国家重要的工业城市,包头肩负建设“两个稀土基地”的国家使命,正全力建设“3+5+N”重点产业集群,加快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早日重回历史最高水平。从包钢集团的现代化车间到新能源、新材料赛道的头部企业,这座城市既保留着“一五”时期的大国重器基因,又在新兴产业中开辟出青年施展拳脚的天地。冶金工程专业应届生卢政廷直言“对包钢等企业特别感兴趣”,专业与产业的精准对接,让青年学子的知识储备有了“用武之地”,也让城市发展获得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包头的诚意,既见于产业土壤的深耕,更落在人才政策的细处。活动现场,企业纷纷亮出“人才安居补贴”“带薪休假”等福利,政府则端出“事业编企业用”等11项创新政策,构建起从落户安居到职业发展的全链条保障。内蒙古一机集团人力资源部负责人郝振宇直言,要“用好人才良策吸引全国学子”。对于从河北来包求学的沈星浩而言,这座城市“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质与较低的生活成本,让“留下”成为顺理成章的选择。数据显示,包头三年引进近10万人才,成为人口、人才“双净流入”城市,这背后正是政策温度与城市磁场的共同作用。

青年与城市的互动,在这场招聘会上展现得淋漓尽致。本地学子卢政廷立志“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外省青年沈星浩因“爱上包头”选择扎根,他们代表着新一代建设者的心声:既看重专业对口、职业前景,更珍视“被需要”的价值感。而包头给出的回应则是让年轻人开创城市未来发展,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这种互动中,个人的成长轨迹与城市的转型之路交织,形成了“人才因城市而聚,城市因人才而兴”的生动局面。

如今,这座曾为共和国“铸盾砺剑”作出重要贡献的工业城市,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新时代人才。这里有国家战略赋予的产业机遇,有真金白银托底的成长保障,更有让青春与城市共同生长的辽阔舞台。当越来越多青年选择与包头“双向奔赴”,我们看见的不仅是一座城市的崛起,更是一个关于人才与城市相互成就的新篇章正在祖国北疆续写。

扫码下载图改(2)



责任编辑: 张彦军;一审:张彦军;二审:张富博;三审:李涛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包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472-2518515)

请先登录 后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