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闻廷
包头地处北方,属于干旱半干旱区。但你肯定想不到,在这样的环境下,包头市先后获得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等荣誉。
去年,包头市成功入选联合国“自然城市”,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包头市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风采。同年12月,包头市达茂旗“草票”签约发行活动上,当地牧民拿到了编号为00000001的全国首张“草票”。“草票”的发行可以有效解决草原过牧问题、实现草畜平衡、创造就业岗位、增加牧民收入,进一步激发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意识、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草票”变“钞票”就是一次“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生动实践。
包头曾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以钢铁、稀土等重工业带动着城市发展。然而,过度依赖资源开发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空气质量下降、生态退化等问题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面对严峻的生态挑战,包头开启了城市转型之路,深入推进美丽包头建设,不断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探索生态环境保护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只此青绿”的绿色发展新路子。
本着“一域一策”原则,包头将全市3536.5万亩荒漠化土地、516.75万亩沙化土地划分为“防沙治沙攻坚区、防沙治沙成果巩固区、防沙治沙提质增效区和沿黄生态保护修复区”四个区域实施分区域治理。今年,包头市将计划实施林草生态综合治理任务200万亩以上。放眼望去,包头“三北”工程建设现场如火如荼,黄河包头段的各类候鸟在沿黄湿地觅食、嬉戏,土右旗的生态旅游服务设施提档升级……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包头市正以更加坚定的步伐迈向绿色发展新征程。这座曾经的“草原钢城”,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生态嬗变。未来的包头,必将是一座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现代化生态宜居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