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旭
清明时节,春和景明,惠风和畅,植树造林正当时。从逶迤千里的三北防护林到层峦叠翠的包头大青山,在祖国北疆广袤大地上,市民积极行动起来,参与造林绿化,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弘扬生态文化,共同建设美丽中国。
每当植树时节,我们总能有这样的场景:孩子们在父母带领下种下小树苗,老人在社区绿地培土浇水,志愿者团队开展“蚂蚁森林”种植……这不仅是种下一棵树,更是在心中种下生态文明的种子,全民绿化意识从“要我种树”转变为“我要护绿”。这种转变,源自对生态价值的深刻认知。当昔日的沙尘暴一去不返,当城市公园成为“网红打卡地”,当绿色农产品卖出好价钱,人们真切感受到: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从一片片绿色中,我们更能读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守护绿色家园,就是守护我们的幸福生活。
生态建设从来不是一日之功,造林护绿之路绝非坦途,诸多棘手难题横亘在前,资金投入的缺口、后期管护的艰辛、病虫害侵袭的隐患等,都考验着人们的智慧与毅力。这迫切需要政府持之以恒加大扶持力度,创新政策机制,广泛吸引社会资本踊跃注入;借助科技之力为造林养护精准赋能,培养锻造一批专业精、素质高的林业人才队伍。与此同时,广大民众亦要怀揣恒心,从爱护身边一草一木的点滴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守护来之不易的绿色成果,让植树造林的善举长效延续、代代相传。
站在新的起点,北疆大地上的植树造林早已超越“种树”本身,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从防护林到经济林,从生态修复到绿色旅游,“绿色经济”正在重塑这片土地的产业格局。当植树造林与乡村振兴、民生改善相结合,绿水青山必将源源不断转化为“金山银山”。
守护好北疆的绿水青山,既是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政治责任,也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民生工程。立足当下,让我们紧握植树时节赋予的契机,挥洒汗水,持续为北疆大地造林添新绿。只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定能让绿色成为北疆大地最动人的底色,汇聚共建美丽中国的磅礴力量,让祖国大地更加绿意盎然、生机勃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