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推进会在我市举行
来源:包融媒   2025-06-20

为深入贯彻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推动科技“突围”工程取得更大成效,6月19日,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推进会在我市举行。推进会全面梳理工作成效、总结经验,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会前,与会人员深入我市5家单位调研稀土点位重点项目进展,现场学习先进经验做法。会上,包头市科技局、呼和浩特市科技局、鄂尔多斯市科技局、大青山实验室作经验交流,“超高音速飞行器舵机负载模拟器低惯量高动态响应永磁电机系统”“特高压混合换相换流器”“乳铁蛋白高效分离制备技术”等十项科技“突围”代表性成果集中发布,自治区科技厅与四个点位项目单位代表签订任务书。2025年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共部署39个重大任务,涉及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生物技术、稀土、氢能、储能与新型电力系统、特色乳深加工7大点位,总投入超过3.3亿元。

会议指出,当前内蒙古已经进入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的历史性新阶段,科技“突围”工程实施以来,在多领域取得了一批阶段性成果、超常规进展,为自治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区上下要以本次推进会为新起点,锚定目标、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推动内蒙古科技“突围”再上新台阶。

会议强调,全区要进一步强化科技“突围”工作统筹,建立各部门一盘棋协同机制,推动各盟市为项目实施、成果落地提供全方位要素保障。瞄准科技“突围”点位,集中优势资源加强重大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壮大“国家队”、持续做强“地方队”,形成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新机制。加快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中试平台基地建设,落实政府首购机制,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提升突围成果转化能力。全面加强绩效管理,提升科技资金使用效果,探索“拨投结合”模式和市场化管理及退出机制,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会议要求,科技“突围”工程是自治区党委、政府部署的重大任务,科技管理部门要做好监督和服务,项目单位要提高自主管理水平,更快产出更多成果,高质量完成好项目。要用好用足“1+7+N”的科技政策体系,做好政策兑现,打造优越创新环境,持续激发创新活力。总结推广“揭榜挂帅和龙头企业转化”“异地研发和本地转化”等有效经验模式,使科技“突围”工程管理跃上新层级,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样板”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



现场侧记
科技“突围” “创”启新章




仲夏时节,万物并秀。6月19日,内蒙古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推进会在包头举行。来自自治区科技厅以及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呼伦贝尔市等12个承担突围任务的盟市科技局负责人、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承担单位负责人等齐聚一堂,共商科技创新大计。这场高规格盛会,不仅是对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实施成果的集中检阅,更是一次向科技创新高地冲刺的总动员,为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谋篇布局再出发
绘就科技“突围”新蓝图

成效显著,科技“突围”结硕果。包头市安德稀耐新材料有限公司研发的稀土红外辐射节能涂层材料等4种新产品填补了行业空白;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成功研制消费电子用毫瓦级微盘电机已交付华为验证……一项项“硬核”成果,展现了我市科技“突围”的强劲势头,一组组亮眼数据彰显出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的显著成效。

“参加此次活动,看到了包头稀土产业的雄厚实力,希望接下来能加强与包头稀土资源高性能应用方面的合作。”内蒙古大学能源材料化学研究院教授张江威说。

部署新篇,开启科技“突围”新征程。推进会对2025年自治区科技“突围”工作进行了总部署,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生物技术等7个点位布局39项新任务。

“我们将加快新布局项目的签订和技术研发,与项目单位共同发力,培育新产品、开辟新赛道。”包头市科技局局长杨军表示,此外,将继续强化高端人才引进,提升平台创新能力,让包头在科技“突围”中继续走在前列。




稀土“突围”显担当
包头尽展“领头雁”风采

“目前包头承担的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稀土点位的14个项目全部进展顺利,已有7个项目完成技术研发,其中,启动建设中试线13条,已建成5条,同时开发新产品14项,已发表专利23项。”包头市科技局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科科长李忠介绍。


作为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稀土点位的承担者,包头以“排头兵”的姿态交出一份亮眼答卷。

全链条布局,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内蒙古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牵头的“消费电子用AI盘式电机散热系统开发”项目,攻克散热系统关键技术;安泰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施的“制备复杂结构烧结稀土铁基合金的注射成形技术”项目,引领稀土永磁制造业革新……前沿领域多点开花,包头高歌猛进、步履铿锵。

产学研协同,凝聚创新发展合力。充分发挥“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优势,我市柔性引进院士4人、教授22人,组建了一支高水平的科研团队。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引进德国顶级电机专家格林教授,共同研发微盘式电机;鹿城实验室与金力永磁合作,揭榜自治区“人形机器人关节驱动电机用高端稀土永磁材料”项目,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火花在包头持续迸发。

“我们与北京工业大学、包头稀土研究院等单位合作,共同攻克技术难题。”安泰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涛说。

产业化提速,释放创新经济价值。科技“突围”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产业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金力永磁(包头)科技有限公司的“节能变频空调用高性能低重稀土永磁材料研发及应用示范”项目,产品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推广应用后比传统家电节能25%—30%;北方稀土瑞泓研发的“稀土改性聚乳酸耐热增韧复合材料”等3种新产品,已实现收入500余万元。

“科技‘突围’项目极大带动稀土行业的科技创新,包括研发投入、高端人才引育、科研队伍建设、新产品研发等,对于稀土产业发展具有示范意义,对于‘两个稀土基地’建设也发挥重要支撑作用。”李忠介绍。



现场观摩看成效
稀土点位进展亮点纷呈

活动当天,参会人员赴包头稀土研究院、安泰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金力永磁(包头)科技有限公司、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包头市安德稀耐新材料有限公司等点位现场观摩,近距离感受我市稀土科技“突围”的火热场景。

走进包头稀土研究院稀土博物馆,每一件展品都镌刻着我市稀土产业从追赶到领跑的奋进密码。据了解,包头稀土研究院自建院以来,已承担“863计划”“973计划”等各级各类项目260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300余项。

观摩企业生产一线,成果转化遍地开花。“这条年产3000吨钕铁硼磁材毛坯智能化生产线是项目的重要成果之一。我们的注射成形技术解决了复杂结构磁体的制备难题,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刘涛介绍。

步入金力永磁(包头)科技有限公司企业展厅,各种稀土永磁产品琳琅满目。“当前公司产能规模达到2万吨/年,是全球单厂规模最大的钕铁硼生产企业。2025年1月开始扩建产能,到2027年预计可达4万吨/年。”说到企业未来发展,金力永磁总经理苏权信心十足。

观摩中,每个点位都洋溢着蓬勃的创新活力与发展潜能。“看到这些项目成果,我们对内蒙古科技‘突围’充满信心。”赤峰市科学技术局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科科长牛洪金说。

上海镁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张静静对包头稀土产业链赞不绝口。“通过观摩,对包头稀土产业有了更深了解。我们公司生产储氢材料,可以与稀土材料很好结合,希望能助力内蒙古氢能产业发展。”张静静说。

从座谈会上的谋篇布局,到实地观摩的创新实景,包头以稀土“突围”为引领,彰显出“科技兴蒙”的坚定决心与硬核实力。当越来越多科技“突围”成果在北疆热土绽放,将为我国科技创新事业发展贡献更多“内蒙古力量”。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郭健;苗雨薇)

(编辑:张飞;校对:霍晓霞;一审:张燕青;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

新媒体引导图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包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472-2518515)

请先登录 后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