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融帮帮团为民服务
首站走进和平路街道

6月28日,包头红街人潮涌动、热闹非凡。
由市融媒体中心主办,市司法局、市眼科医院、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思岱德心理咨询工作室协办,东河区和平路街道党工委、市融媒体中心第八党支部和新媒体一部承办的“情暖邻里心——包融帮帮团为民服务进街道进社区”首场主题活动在包头红街火热开展,吸引了200多名居民热情参与。
活动中,市融媒体中心“包融帮帮团为民服务站”在东河区和平路街道挂牌启动,医护人员、公益律师、公安民警、心理咨询师等20位服务志愿者和社区工作者成为“包融媒客户端品推官”。

“小区路灯不亮,广场上的健身器材有破损,麻烦记者帮我们联系一下哪里能修好”
“最近左眼很不舒服,不自主地流眼泪,去医院又没人陪,不方便”
“最近总感觉有噪音影响我的生活,是不是到了这个年纪就比较敏感,让我情绪不太稳定,您帮我分析一下该怎么办”
……
活动现场,“爱包头 献良策”征集、反诈宣传、眼科义诊、“法在身边”律师服务、心理咨询服务等五个为民服务区前聚集了前来咨询的居民。“昨天晚上挺激动,今天早上早早起来参加这场活动。包融帮帮团来到我们社区工作,我们非常满意。”居民赵阿姨高兴地说。

在“爱包头 献良策”征集区,包融帮帮团记者被居民团团围住。“小区里的路灯多年不亮,能不能协调解决?”“广场上的健身器材有破损,没人进行维修”……50多位居民你一言我一语,将生活中的“急难愁盼”和小区里的民生“心头事”倾诉出来。


记者们一边耐心倾听记录,一边手把手指导居民下载包融媒客户端,通过“爱包头 献良策”板块提交留言,引导居民经常使用包融媒客户端参与融媒问政。“以后有问题在家就能反馈,真是太方便了!”居民李阿姨现场完成下载后,兴奋地向邻里“安利”。

民警指导居民使用“金钟罩”
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民警结合近期高发的电信网络诈骗、刷单诈骗、冒充公检法诈骗等典型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揭露诈骗分子的惯用伎俩。
“大家记住,陌生链接不要点,天上不会掉馅饼!”民警现场演示注册使用“金钟罩”小程序,指导居民为自己和家人筑牢反诈防线。居民一边注册使用,一边拿着反诈宣传手册浏览。

律师解答居民法律问题
“法在身边”服务区,居民自觉排起了队,3名资深律师从婚姻财产分割到物业纠纷,从劳动权益保障到邻里矛盾调解,通过专业法律知识和丰富实战经验一一为居民解答。
现场还向居民发放了法律知识宣传手册、印有普法标语的布袋和扇子。律师们还引导居民使用包融媒客户端“问法律”功能,日常遇到法律问题,可以在客户端找到公益律师,提问咨询,包融媒客户端有180多位公益律师在线为居民免费解答法律问题。
律师马燕茹说:“我希望用我的专业技能为居民解决生活中的烦恼,通过我的讲法、普法、用法,让百姓在生活中守法懂法,提高法律意识,促进邻里和谐。”

心理咨询为民排解情绪困扰
在心理咨询服务区,两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通过心理测试、情景模拟等方式,为居民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疏导情绪压力,解开居民的心理“疙瘩”。
“最近工作压力大,晚上总失眠,听了老师的疏导,感觉心里轻松多了!”居民李女士感慨道。咨询师留下了咨询热线,方便居民后续进一步沟通。

眼科义诊守护居民精彩“视”界
眼科义诊区,包头市眼科医院的专家团队带来了专业设备,现场为居民提供视力检测、眼压测量、眼底检查等检查,现场给出诊疗方案。
“医生,我最近看东西总模糊,是不是得了什么眼病?”面对居民的担忧,专家们仔细检查并耐心解答,为不同症状的居民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



“以前去医院挂号排队太麻烦,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做专业检查,真是太贴心了!” 接受完检查的王大爷竖起大拇指点赞。
市融媒体中心持续深化坚持“党媒姓党”落实行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党媒担当作用,把开门办融媒、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作为纽带,提升包融媒客户端品牌影响力,搭建媒体+公益+服务+便民的一站式听民声、解民忧综合服务平台,进一步增强党媒与旗县区街道、社区居民之间的良性互动。

“包融帮帮团为民服务进街道进社区是我们持续深化坚持‘党媒姓党’的具体实践,我们首站走进和平路街道,走到群众身边,运用线上、线下的互动模式,听民声、解民忧,搭建党媒+服务社区的新场景,服务到家门,情暖邻里心。”市融媒体中心新媒体一部总监贾星慧说。
接下来,包融帮帮团为民服务系列活动将持续开展,不断把更多、更优质的服务送到广大社区居民的家门口,架起党媒与群众的“连心桥”。欢迎更多志愿服务单位和街道社区加入活动中。

总监制:马海涛
监制:王 睿
策划: 贾星慧 刘磊
记者:武巧英 胡佳乐 王雪飞
编辑:张佳月
一审:刘 磊
二审:贾星慧
三审:王 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