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不断深化与先进地区各类创新资源对接合作,通过建设政府主导型、企事业单位自建“飞入”“飞出”型科创飞地,强化“内引外联”功能,不断嫁接人才、成果、科技型企业等各类主体,服务全市产业发展。
如今,我市已建成的20家科创飞地辐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先进地区,日渐成为对外展示的“大屏幕”、人才引进的“前哨站”、成果转化的“试验田”和科技招商的“桥头堡”,助力创新包头勇攀高峰。
“人才飞地”布局十年
深夜的南京江宁科技园区内,北重集团装备制造南京科创飞地依然灯火通明,仿真团队刚完成某型装备核心机理参数的关键仿真测试,一组组数据跃然纸上。这是中心成立十年来,最关键的技术突破之一。
边远地区对人才的吸引力“先天不足”,创新人才短缺是长期困扰包头科技腾飞的痛点,该如何破题?2015年,北重集团借助发达地区创新、人才、技术、产业集群优势,在高校云集的金陵城成立南京科创飞地,播下了“人才飞地”的种子。
此后十年间,直线距离1500多公里的两座城市,被“创新”的纽带紧紧相连。北重集团创新完善广开源、精甄选、强激励机制,激活人才活水。
以南京为基地,该公司采取“候鸟式”聘任与“项目制”引才相结合的模式,一方面与南京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重点院校建立合作关系,每年通过校园招聘吸引大量优秀毕业生;另一方面加大面向成熟型人才、行业领军人才及海外高层次人才的社会招聘力度。
在人才待遇上,公司实施市场化薪酬激励,特别对高层次核心骨干人才采取契约化管理,运用“揭榜挂帅”“军令状”等科研项目管理方式,探索实施成果转化收益分红等中长期激励,调动科技人才创新热情。
成立至今,北重集团装备制造南京科创飞地致力于建设国防军工领域“人才飞地”,培育火炮研发人才力量,搭建企业、高校、专家开放融合式技术创新体系,打造了公司装备产品创新研发中心和高层次人才基地。独立争取、承担外部科研项目共20余项,累计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00余篇、授权专利30余件,获国防科技进步奖1项、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1项……十年间,从秦淮河畔播下的创新种子,在草原钢城的沃野上茁壮成长。
北重集团装备制造南京科创飞地并非个例。截至目前,我市已在北京、上海、深圳设立政府主导型科创飞地3个,引进域外创新主体在我市建设创新平台6家,本地企业在北京、南京、浙江等地布局域外创新中心11家。各类科创飞地共计引入硕士及以上人才321人,高级以上职称58人,国家级人才计划人才20人;实施科技成果落地转化项目36项,实现经济效益超4亿元;举办各类招商对接活动60余次,对接企业120余家。
近日,自治区科技厅公布2025年度第一批自治区科创飞地拟备案公示名单,我市的北重集团装备制造南京科创飞地、上海交通大学包头材料研究院包头科创飞地、包头稀土研究院新材料天津科创飞地、一机集团装备制造西安应急装备研究科创飞地、包头北京人才科创中心等5家单位上榜,数量居各盟市之首。
“内引外联”集聚动力
科创飞地的一项重要功能是筑巢引凤,为我市引进科技创新人才。依托先进地区丰富的人才资源,各科创飞地刚柔并举,引进了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一批高层次人才为我所用。北京包钢钢铁技术有限公司聘请毛新平院士担任专家委员会主任;北重集团装备制造南京科创飞地与南京理工大学王泽山院士、芮筱亭院士、陈光院士深入合作,开展火炮装备新型钢材料研制;北化包头协同创新中心聘请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张立群院士为顾问,引进国家“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刘力教授担任技术负责人;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包头大数据研究院(以下简称“电子商务大数据研究院”)邀请清华大学郑纬民院士来包指导建设数据标注基地,将于2025年启动。
在强化内外协同、推动成果转化落地方面,科创飞地效力明显。2024年,上海交通大学包头材料研究院包头科创飞地实施成果转化项目4项,实现产值1.1亿元。电子商务大数据研究院与我市企业共同开发国产化替代智能锚杆机、柴油机尾气净化产品。北化包头协同创新中心在包落地高端沥青、重载特种橡胶、蒲公英橡胶3个项目。大连理工包头创新中心与华电合作开发世界首台利用余温载气处理脱硫脱硝浓盐废水中试项目。五二研究所与烟台所、宁波所联动,形成“烟台研发-包头中试-全区推广”闭环模式,引进宁波3D打印示范线落地我市。包头稀土研究院天津分院开展了稀土纳米断热材料等多项新产品研发,“稀土红外反射中空隔热聚酰胺纤维技术”获评中国纺织科学技术研究院2024年度“十佳科技成果”。北京包钢钢铁技术有限公司与北京科技大学签订稀土耐磨钢、轴承钢、输氢管道钢等技术开发协议5项。
科创飞地在聚焦产业衔接、提升科技招商质效方面的作用也不可小觑。北京、深圳两家人才飞地和大连理工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九原创新中心充分发挥招商孵化功能,为我市储备并引入了一批产业化项目和科技型企业。包头(北京)人才科创基地2024年组织科技招商考察对接活动39次,精准对接企业57家,促成创信维、世纪金芯2个产业化项目与我市签约,石头科技等2家企业在我市注册。大连理工大学九原创新中心2024成功引育新材料、环保、技术服务等创新创业项目18项,孵化企业18家,已签约正在落地项目2个。包头市粤港澳大湾区人才科创中心举办科技招商活动5场,13家科技型企业入驻,引入自旋翼飞机等10个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来包实地考察对接;同时,在深圳市布局建设“一带一路”内蒙古经贸产业中心,吸引意向入驻企业20余家,包头地区签约商户5家。
站在新起点,各科创飞地将深度链接先进地区创新资源,为包头科技自主创新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澎湃动力。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郭健;编辑:张玮;校对∶刘勇如;一审:郝晨莺;二审:刘璟;三审:梁学东